三论宗由隋代吉藏创立,因依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三论立宗而命名。三论宗发扬了大乘佛教的般若思想,推动了中国大乘佛教思想的形成,并推动了中国佛教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共同发展。董群教授研究三论宗多年,富有心得,撰写本书。全书分九章,系统地考察三论宗的兴盛与沉寂历程,代表人物与重要典籍,重大事件与文化影响等,揭示三论宗与中国思想文化的关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3.5 校对责编洗奈!!
评分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8日捐赠
评分“中国佛教诸宗,除三论宗外,在近世几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复兴或发展”,三论宗为什么除外?历史上三论宗又为什么短命?原因当然不止一个。我想除了僧团组织的问题、三论义学本身的繁琐、般若学者三论宗人往往背离宗旨遁入法华涅槃、天台禅宗等“窃”其所宗经论思想等种种原因之外,三论宗本身缺少对于实修法门的关注恐是一大问题,无得正观难以落实在工夫上,所以传之不久。而这恐怕又和中观派在印度本土的发展并没有及时地介绍到中土有关。所以今天,若从整个中观派的宏观来看,中土三论宗确实要向藏传取经的,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学习其修证。调整所宗经论也是一方面,毕竟百论不全…
评分3.5 校对责编洗奈!!
评分“中国佛教诸宗,除三论宗外,在近世几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复兴或发展”,三论宗为什么除外?历史上三论宗又为什么短命?原因当然不止一个。我想除了僧团组织的问题、三论义学本身的繁琐、般若学者三论宗人往往背离宗旨遁入法华涅槃、天台禅宗等“窃”其所宗经论思想等种种原因之外,三论宗本身缺少对于实修法门的关注恐是一大问题,无得正观难以落实在工夫上,所以传之不久。而这恐怕又和中观派在印度本土的发展并没有及时地介绍到中土有关。所以今天,若从整个中观派的宏观来看,中土三论宗确实要向藏传取经的,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学习其修证。调整所宗经论也是一方面,毕竟百论不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