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罗伯-格里耶 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之一。 1922年生于法国布勒斯特,1945年毕业于法国国立农艺学院,获得农艺工程师证书,在国家统计院及殖民地热带水果研究所工作,曾到非洲各地从事水果研究。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53年发表成名作《橡皮》,1955年因发表《窥视者》获当年法国评论家奖。之后,他在巴黎午夜出版社担任文学顾问,同时从事写作及摄制电影。他的电影小说《去年在马里安巴》(1961)由法国新浪潮电影著名导演阿兰·雷奈摄制成电影,获得同年威尼斯电影节大奖。他认为电影艺术比小说更适于客观地记录事物的世界,因此从六十年代起创作并导演《欧洲快车》、《撒谎的人》、《欲念浮动》、《使人疯狂的噪音》等。他在1963年单独摄制的影片《不朽的女人》获路易·德吕克电影奖。
罗伯-格里耶,搞文学的人知道他是法国“新小说”旗手,他的文章《自然 人道主义 悲剧》被作为新小说的理论宣言;搞电影的人知道他是法国新浪潮电影左岸派的参与者之一,可以自己独立制作电影,其作品《不朽的女人》还获得过一个法国电影奖项。 左岸派的作品被称为...
评分看完的第一感受竟然是一句高考语文阅读的套路: 诗人没有一字写愁,而实际上字字写愁。 作者没有一字写嫉妒,而实际上字字写嫉妒。 其实想一下,作者的这种写法和中国古代诗词挺相似的。极尽描写,物象陈列,用客观揣测主观。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很典...
评分不太喜欢这么现代或者后现代主义的东西。就像无法看完《告别的年代》一样。有时候会觉得小说是要“好看”才对,就像茶的目的应该是“好喝”。可是偏偏原来很不喜欢哗众取宠的流行文学。就像看过的上千万字一部的网络小说,好看么?好看得根本停不下来。在《玫瑰的名字注》里面...
评分不太喜欢这么现代或者后现代主义的东西。就像无法看完《告别的年代》一样。有时候会觉得小说是要“好看”才对,就像茶的目的应该是“好喝”。可是偏偏原来很不喜欢哗众取宠的流行文学。就像看过的上千万字一部的网络小说,好看么?好看得根本停不下来。在《玫瑰的名字注》里面...
评分一点都不是我喜欢看的。 我的法语老师推荐给我看,于是,他借给了我,我拿着,两个月了没打开过。曾跟他说看完写读后感,法语的。 最后,他要走了,我把书还给他,他说送给我,我说谢谢。 我喜欢薄的书,但是他的句子太长了,不喜欢。 我喜欢女孩。和女孩的故事。
嫉妒/百叶窗,美妙的双关。第三个人,隔着百叶窗在看,投下嫉妒的影子
评分这本书是形式上的探索,但是不喜欢的原因是概念先行于创作,太过intellectual game,不够真诚。作者的对于“证明自己文学理论观点正确因此创作一个例子”的野心让我不喜。
评分嫉妒/百叶窗,美妙的双关。第三个人,隔着百叶窗在看,投下嫉妒的影子
评分热带的殖民地,灼热的透过百叶窗的阳光,阴影的边缘像刀刃一样锋利,被切割的人影,梳齿划过乌发的静电爆裂声,蒙上一层薄雾的冰桶,几何铺展的香蕉种植园,流水一样的语言在燥热的夏日潺潺流过,叙述者在对细节的反刍中陷入失控的蒙太奇漩涡,那个虚空的点最后无从遁形。
评分有意思的拼接(只是描写对缺乏空间想象能力的人不太友好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