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纳德·斯蒂尔生于伊利诺斯州,早年求学于西北大学和哈佛大学。他先后在德克萨斯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在外交事务方面颇有论著,并出版《联盟的终结:美国和欧洲的未来》、《和平的美国》及《帝国主义者和其他英杰》
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专栏作家。他从24岁参加创办美国自由派刊物《新共和》到85岁逝世为止,写作活动延续了60余年,一生写了总数1000万字的上万篇时政文章,发表了30多本著作。他发表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以及后来在《新闻周刊》上的“今日与明日”专栏持续了36年(1931-1967),是20世纪美国报刊史上历时最久、内容最广、影响最大的专栏。李普曼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他一生中还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了美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的国务和外交事件,从老罗斯福一直到约翰逊的美国历届总统都极为重视他的立场和观点。此外,他于邱吉尔、戴高乐、阿登纳、赫鲁晓夫、尼赫鲁、墨索里尼等首脑人物都有直接的接触。美国著名专栏作界詹姆斯·赖斯顿称他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新闻记者”。原书名为《沃尔特·李普曼与美国世纪》。
全书纵贯大半个世纪,传主与老罗斯福到尼克松历届总统都有或深或浅交往和恩怨情仇,内政、外交政策方面着墨很深,信息量很大,堪堪一部美国通史。 然而最打动我心弦的,不是传主精妙的评论、对美国政治走向的影响、理念的演变、与各种政治势力的合纵连横,而是去世前一节。 身...
评分有一天清晨阳光明媚,还是学生的李普曼睡眼惺忪的打开房门。 门外的教授说 我对你的一篇文章很感兴趣 你介意我们谈一下么? 因为这个细节,800多页也认了 顺便求书
评分写于12年5月1日 开学初,整整三天,窝在图书馆一楼,将椅子90度旋转,面窗,双脚架在黑色铁栅上,看完了五百多页的《李普曼传》。一本,很厚重的书,抱在怀里,很安实。只记得,当时看完了之后,长长地呼了一口气,okay,终于翻到了末页,搁上,完结一次漫长的阅读。又沉沉地...
评分1890~1920年的美国给人深刻的印象。生命贯穿于这30年的两代人,亲历了比前十几代人都要剧烈的变化。一个乡村的、孤立的、淳朴的美国,变成了一个城市的、全球化的、玩世不恭的美国,洛克菲勒的石油、亨利?福特的T型车、斯蒂芬斯的扒粪新闻、罗斯福的扩张主义,重新塑造了这个...
评分新版的《李普曼传》一开始就犯了个不大不小的错误。 在这本书老照片般的封面上,李普曼的名字Walter Lippmann被写成了Walter Lippermann。这个错误让许知远看到了,他拿起笔,愤愤的在两个多余字母上打了个叉。 还好,这尚未影响这本26年后再版的传记的阅读乐趣。 ...
如果他作总统一定不会好,但他是记者!
评分一个早熟的在成熟的美国资本社会中打酱油的男子
评分“在李普曼身上,可以看到知识分子的几乎所有特征。如果要挑一位20世纪的美国人物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那一定是李普曼。”专业性、公共性、介入社会与政治又保持疏离感,这一切都鲜明地体现在李普曼的身上。
评分“年轻人的思想要是保守的话,那肯定是荒谬的。因为这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大概会变成墨守成规的人。年轻时就正统的人,有可能一辈子都会处在中年人状态”。
评分我从来只学习“榜样”们身上的恶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