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名詞:張永和的作文本

建築名詞:張永和的作文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九○年代曾任教於美國保爾州立大學、密西根大學、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等建築系所,1999年於北京大學成立了建築學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教授,後並因其豐富之教學經驗,以四十歲資歷獲聘擔任2002 -2003年哈佛大學設計研究學院丹下健三建築講座教席教授,成為歷年來最年輕的亞裔建築師。2004年更獲聘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建築系主任及教授。

除學術領域專業研究外,他同時主持「非常建築」,積極投入建築領域,將研究學理應用於實際專業領域,完成眾多創新之建築設計作品,其建築設計曾在一系列國際建築設計競賽中獲獎,成為中國大陸及當代國際備受矚目與肯定之新生代中國建築師。

出版者:田園城市
作者:張永和
出品人:
页数:272
译者:
出版时间:May 01, 2006
价格:NTD 260.
装帧:平裝
isbn号码:978986770564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张永和 
  • 建筑 
  • 建築 
  • 隨筆 
  • 建筑理论 
  • 文化 
  • Architecture 
  • 设计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作為華人建築世界裡,最是觀瞻動見的張永和,藉著這本跨越二十餘年的文字書寫紀錄,讓我們有機會找到梳理他允文允武生涯過程時,一個重要眺看的平台位置點。……張永和此刻的位置點,有其隱性卻強大的重要性,他在本書中的陳述與宣示,都可能對未來中國的城市與建築,乃至於社會文化發展,開啟出他全面的影響。而張永和以寬廣的文化與社會性角度來思考建築,也同時讓我們可以再次透過微觀的建築,觀看到更大層次的宏觀現代性問題。──〈遊園不驚夢〉,阮慶岳

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建築系主任及教授的建築師張永和,為當刻中國火紅的新銳專業學者及建築教育家。本書收錄其1980年代至今陸續發表的三十餘篇文章,全書依文章撰寫時間先後作編輯,架出讀者得以循序捲軸閱讀的縱深可能,也隱約描繪出作者的思考與關注點,隨著時空變異轉化的拓痕與輪廓。同時這些充滿個人意趣的文章即使脫離了建築的線索,仍能提供讀者閱讀上的愉悅。在建築初始的概念設計中,文本構成了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所以這些文章也占了本書最主要比重;其他文章則包括對某些建築學問題的討論,如空間、城市等。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偶读建筑师张永和的《作文本》里的一篇随笔“关于建筑教育”。里面介绍了一个有趣的概念--美术建筑,即以美术的思维方法和以美术的设计训练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最大的诟病在于过分强调表现,忽视人与建筑空间的关系,把建筑当作一个大到能够允许人进出、居住的雕塑。于是建筑...  

评分

当年在泉城的小书店里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还远没考虑专业的问题。等到后来我很想读它的时候,那书早已寻遍泉城无觅处了。 于是,开学打开OPAC第一件事就是搜索这本书的序列号和存放位置。结果是没有。我伤心了好一阵子。 后来去了资料室,还好那里是有的,只是距离远,半周要...  

评分

张永和长的慈眉善目,说话也是谈笑风生,不过从他的书里嫩感觉出他强大的、令人望而却步的心灵,他对建筑、文学、电影的执著无不体现...书中杂七杂八,是很多零散的想法拼凑在一起的,跳跃性很强,当然这类书有她独特的魅力——持久的启发性  

评分

能买到这本书也是机缘巧合。 在《人物》中看过一期张永和的访谈,觉得这个人很有趣,知道他有本书叫《作文本》。世界设计大会时,在央美的展厅翻看了几页,之后一直寻找,但是网上一直缺货。 四月去上海考察,慕名去了趟渡口书店,真是超级小。但是书选的很贴心,也有养眼的店...  

评分

大二时候写的读书笔记。一字未动。 我一般回看一个月前写的东西都会羞耻感爆棚,但这篇现在看也还好。 可能是当初对建筑真的有过一颗真心。 ------------------------------------------------------------------------------------------------ 一、 艺术性 书中《向工业建筑...  

用户评价

评分

当代建筑的一种价值观:借由文本/文字叙述、想象所支撑/构筑的建筑。【比对】 Kuma由材料构筑的建筑。

评分

只记得曾经因为这本书去找了 后窗 来看

评分

当代建筑的一种价值观:借由文本/文字叙述、想象所支撑/构筑的建筑。【比对】 Kuma由材料构筑的建筑。

评分

只记得曾经因为这本书去找了 后窗 来看

评分

建築名詞的剖析,是一種類型學的分類方式。雖然這是獨屬於張永和的一種類型學,但其實也藉著這種分類的展開看到了他內心對於建築的臆想。尤其是在美國的留學生集體性的生活,藉由日常生活的操作開展了日常的建築實踐,與我的老師「長城上的公社」經驗不謀而合,都非常令人嚮往。小故事,看得出張永和對於建築觀察的小確幸,室內空間的分層整治,與機械合體的腳踏車人所傳達的空間狂想,或許也是在那個後現代風起雲湧的世界中會想到的事情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