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工作,又害怕失业;想要恋爱,却又恐惧婚姻;有呐喊,更有彷徨;一心要逃离,却不知逃向何处;从北京、上海到广州、深圳,在所有地方都只能与自己的影子相遇。
青年作家远子最新力作,以十四篇彼此独立而又互有呼应的短篇小说,刻画在大都市挣扎求生的年轻人,描述一种渴望自由而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生活状态,记录一场疯狂、残酷而又不失诗意的心灵之旅。
远子写这篇小说的三年,恰好是我们非常熟识的三年,读这本书常心有戚戚,里面很多辩论的素材,我们在对话中都一再提及,整本小说流露出一种非常粗糙生猛的现实感,这种现实甚至没有经过美化,我当时做了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白日漫游》给我的感觉像是郁达夫+波拉尼奥——也许这...
评分这些短篇是过去三年间写下的。尽管为了激励自己,我早已将勤奋视为一种天分,但我实在谈不上是一个用功的写作者。论原因,最主要的一条可能是我总是过快地发现自己小说的问题。即便写得再顺手的小说,一两天后重看就想修改,搁上一两个月简直就要推倒重来。我现在看我五六年前...
评分说说远子在后记里提到的几点。 议论。如果读者对小说里的“议论”丝毫不感到意外,那么“议论”便是失败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显然清楚议论性文字对小说的损害,他们仍选择这么做,我觉得关键不在于他们过剩的精力和表达欲,而在于他们意识到只有他们能这么做(成功与否...
评分这是吐槽,不是小说。 另,但愿作者不像里面的主人公一样傻逼。 最后,这本"书"在多抓鱼上只能卖3.8。
评分是收到的赠书,但我认真读过了其中的几篇。。并不愉快(但文学为什么要为你的愉快负责呢),与其说是现实,不如说是执拗地盯住这个盛世里普通中国人的普通痛苦的目光,别人看着高楼大厦的时候,这部小说的目光无法高举,总是逡巡在街边路口的招牌和招牌上的污迹;必须说,痛苦在文学中从未缺席,痛苦会给故事带来必要的重量,某个鲜明的区别是,好莱坞和类型小说会在用各种痛苦折磨主人公之余,加上必要的高潮情节。但这些在这部小说显然不会存在。。这或许可以视为一种美德,和劣质啤酒的美德相同。文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在咖啡和葡萄酒之外,且让我们举起这杯劣质啤酒,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评分这是我的第三本短篇小说集,但我更希望它是第一本。对我的作品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从这一本开始看。
评分丧的不够可爱,痛苦的不够真诚,反抗的不够彻底,迷茫的没有出路,有些絮絮叨叨,却也是现代人精神面向挺真实的反应了。
评分基本上算是一本牢骚之书,唯一的亮点是偶尔能碰到几句沾了点诗意的牢骚。读后最大的感受是:文学只不过是“我”在追求物质财富、性、权力上失败的遮羞布吧。“我”根本无法心甘情愿受穷,又不屑于出卖灵魂。但这种心态的结果是,“我”走向了更深的深渊啊,即被贫穷消耗掉理解和共情能力,变成一个狭隘刻薄阴暗的人啊。故事叙述方面没有太突出的个人风格,不过好在流畅自然,不太喜欢的地方在于叙述者缺乏耐心且有点自大,主题太过单一,作者未免有点受困于自我生活经验的牢笼里。因为作者在微博上“卖惨”而关注到这本书,看完觉得,它确实也只有惨了…… 最后说一句,加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