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90后新锐作家周恺长篇著作,著名作家苏童、叶兆言、于坚、韩东鼎力推荐,原《天南》主编欧宁撰序。
★一个晚清家族,一出袍哥传奇,一场历史风暴,一曲时代挽歌 。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作者以小说家的笔法再现了历史烟云下的众生相。
★本书以密码似的乐山方言 写就,充满袍哥暗语、江湖歌谣、民间仪式;细节饱满,叙事如梦似幻。
★这是一部职人之作。作者精研家乡的方志、族牒、掌故等,立体式地复活了晚清四川民众的生活场景。
★书中之众生,平凡如苔草,活得卑微,却执念而行。
【内容简介】
历史如风, 众生如苔, 听江水拍岸, 见人间无常。
本书作者周恺披阅群书,跋涉山川,以大悲悯之心,为当代人讲述了一段消失在历史烟云中的家族故事。
话说晚清年间的四川嘉定(乐山),富商李普福家财万贯,妻妾六房,却无一子嗣承续香火,正巧碰见一户桑农生了对双胞胎,便抱养了其中一个,取名李世景,而另一个孩子后来被取名为刘太清,从此两兄弟际遇悬殊。
小说以两兄弟的不同命运为线索,再现了蜀中百年前的地方风情和民间野趣。茶馆、染坊、饭铺、酒肆、青楼……市井之气,喷涌而出;袍哥、山匪、买办、纤夫……江湖之上,人来人往。阅读此书,如闲坐茶馆,听人摆龙门阵,千头万绪,真假莫辨。
我是带着极大的质疑和忐忑,展开阅读的。 宏大历史、家族叙事、命运浮沉,都是老生常谈的文学主题了,“一度被看成阻碍新型文学前进的最大敌人。”。青年作家还需要这样的写作吗?他们还能写出新意吗?我怕套路化的写作,拾前人牙慧的因袭,烦透了惯常的桥段。还有腰封上的文学...
评分 评分从来没有成功的革命,只有不断地牺牲换来的继续革命的热情。 《苔》有两条叙事主线,一边是李氏家族的兴起和衰败,一边是晚清历史格局的变化下革命者的反叛活动,个体的命运随之走向了不同的终点。在小说的尾声,作者写道: “人生是久长的,似若江河,不可逆返,流过一地,便...
评分发表于2019年9月4日《文学报》 作者:周恺 用电脑写作,有个好处,可以精准地记录何时创建的文件,《苔》是2017年3月14日的晚上九点开始写的,这是唯一可以确定的,至于为什么写这部小说以及那前后发生了什么,都已经不确切了。有时候,我觉得,可能是受到那前后读到的有关历史...
评分周恺这部关于晩清四川地方历史的三十八万字长篇小说,改变了我对年轻写作者的刻板印象。很高兴为它写了一篇序言。
评分1.有一种《白鹿原》的既视感,可以感觉到,作者在有意识地借鉴和模仿一些类似题材的文学以及影视作品。但是作者还很年轻,往往作家在这个阶段就是以学习和模仿为主。 2.叙事语言非常利落,我甚至从中看出了蒙太奇的感觉。 3.以一对兄弟的分离开头,这有点危险,因为这种情节设置如今已经过于俗套。不过结构铺排得很好,两人沿着各自的轨迹发展,在最后关头汇合,旋即又经历了生死之别,还是归于了一个不俗的出路。 4.粗粗读了一遍,故事留了几个“活口”,在结尾并没有作最后交代。比如李普福的失踪,或许这种下落不明也是作者有意为之;比如春妹生下的“怪胎”,吊起了读者胃口,却并没有展开。构思这样一个宏大的故事,我相信作者是准备了小黑板的。想来当是编辑的删改。 另,发现3个错别字。
评分写清末袍哥纷争和地方反清革命的长篇小说,尤其是四川乐山地区袍哥、山匪、革命派几方的争斗合流,十分精彩,还有几个人物,李普福,刘基业等,写得很鲜活,留下很深印象。
评分感觉挺一般般,不明白为什么那么高分?故事和叙述都类似很多影视剧,宣传说像《繁花》,何曾有它的万分之一?
评分2020年的第一本书,花了一天时间足不出户读完。作者文笔老练、犀利,行文简洁流畅,的确不像一个90后的功力。前半部分史诗般铺叙,让人震撼且期待,本以为是一部晚清跌宕起伏的家族史,其实就是一部小富人家的尔虞我诈生死戏。书名《苔》,苔是一种生长于阴暗潮湿中的低等植物类群,就如书中那些死去的人,都是非常轻之又轻的就被时代或者说是命运夹裹而去。生命,在这里显得特别的无力脆弱,而又体现的那么卑贱、顽强。读至中后部分,逐感后劲不强,铺成过大,聚焦不够又突兀收尾,有些情节稍感牵强。看至最后也不知福爷生死何向,书中有很多人物也都是不知所踪。全书张力过紧,饱满度不够,稍觉遗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