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失传”

民国的“失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洁,1978年生,江苏常州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思想文化史,目前主要从事甲午至北伐时段内的知识、政治、族群研究。已出版专著《1912:颠沛的共和》,另发表《“反迷信”话语及其现代起源》《科举、功名与清末民初知识人社会》《作为“枢纽”的庙宇:1920至1940年代村落场景中的“现代”与“国家”》等论文50余篇。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沈洁
出品人:
页数:374
译者:
出版时间:2019-5-1
价格: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2026955
丛书系列: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丛书
图书标签:
  • 近代史 
  • 历史 
  • 晚清 
  • 中国近代史 
  • 沈洁 
  • 民国史 
  • 民国 
  • 近代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以“印刷”“族群”“规训”为关键词,重新审视清末民初中国革命,讲述其另面的源起、脉络与纵深。从甲午到辛亥,清末知识人的持续激进化,废科举导致的身份位移,新式媒体混杂着国族、种族话题的鼓荡,在印刷工业的扶持下,思想汇流为思潮,推动制度改革、政治迁易。革命因思想、舆论汇聚而来,亦因之众声喧哗,矛盾丛集。而现代政治的确立,经历了一系列自我形构及对他者的规训,国家政治的仪式化运作、民众的日常生活、社区历史记忆构成复杂的权力网络,其中的博弈、妥协与交融构成中国现代国家确立的曲折过程。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才学识俱佳的作品

评分

关于清末民初中国革命研究的一部上佳论文集,按印刷、族群和规训这三个关键词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以上海为中心的出版媒体产业、满汉族群的权力反转与压迫冲突、党派政治中的个体境遇这三个方面,讲述为主流中国革命研究所忽视的历史的另一面。作者的文笔生动流畅,立足于史料本身,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摈弃了社科研究中常见的理论范式支配下的单一化归纳叙事偏差,其史笔、史才、史识均让人印象深刻。值得五星推荐的好书。

评分

作为一部近代史论文集,写得很密实,善于在排比、细读史料基础上梳理脉络,再阐发新见,所论均有来历。这深得史学旨趣,尤其注重散碎、不能齐整塞入系统的那些资料,但也可见“历史学天然抗拒理论”之一斑,故而书中所运用理论多如点缀。全书上篇详述以上海为中心的近代出版业影响之深巨,但似宜参见《理念人》、《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等著作写法,也可对中国特殊处有更新认知;中篇资料丰赡,但也未进一步讨论族群政治;下篇第十章最精彩,在历史语境中认识退位诏书与民国合法性,锋芒毕露,但后两章似又大异其趣。全书所论,其实也是下篇最符合“民国的‘失传’”这一主题,但这里的“中国革命再阐释”与邹谠用政治学理论所作的同样探讨,也是迥然不同的旨趣,毋宁说是对具体历史语境的更深入解读。

评分

上篇数章可能是作者新辟领地,写得并不算成功;中、下二篇的篇题并不十分妥帖,其实仍是政治社会史,我觉得写得十分好。在我看来,作者是从文化与传播、革命与杀戮、动员与改造三个方面反思辛亥革命,将粗阔的图景放大为细微的画面,以探讨中国从前现代到现代纠缠、艰难而又不成功的转型。这个尝试自然非一本书能解决,期待作者能像泰纳一样,写出一套「现代中国的起源」系列。

评分

文笔可以,当小说读的,问题意识没那么明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