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最后一位“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他一生著作等身,一部较完备的全集(如“苏菲版”)竟达一百四十三卷,《浮士德》则是他倾注毕生心血写成的、从头到尾共计一万二千一百一十行的一部宏篇巨著。从一七七三到一七七五年他动手写出了《浮士德片思》;一七九七年在席勒的鼓舞下重写《浮士德》。
18世纪德国伟大诗人歌德的杰作《浮士德》,坊间多有译本。我们的这个版本既属于“名著图文馆”系列,则依照我们的编选原则,为名著、名译、著名插图的合璧版本。译本采用郭沫若先生的经典译文,此为80年代末以来首次推出的版本。插图采自郭沫若先生于40年代编印、绝少流传因而弥足珍贵的《浮士德百三十图》,由弗兰兹•斯泰封绘图,亦是本书的经典插图作品。因此本书不仅体现郭沫若先生译介《浮士德》的思路,亦是这本名著在华语译界第一次以名著名译、著名插图的方式推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是本悲剧性的戏剧书,正如译者所说,此书不是读一两遍就能透彻理解的。除了内容上博大精深,更有形式上的错综复杂。这本书有其深层的寓意。这个故事表明,作者在十九世纪回答了有关人生理想和人类前途的重大问题,因此十分动人。[浮士德]绝不是一个讽刺世人为欢乐、财富、权...
评分《浮士德》被赞誉为经典的悲剧史诗,因为它在有限的篇幅里试图去展示最为广阔的社会图景和人类对理想、对终极幸福追求的悲壮而令人震撼的不懈努力。虽然最后迎接浮士德的是无法逃脱的死亡、停止、一无所获,但是谁又能避免这些必然不能改变的命运呢。命运,总是更强悍的,...
评分一、关于“浮士德精神”的形而上的符号 在讨论到“浮士德精神”的绝大多数时候,无论是国内流传的《浮士德》的大多版本的序言,还是国内有关西方文学史乃至德国文学史的教材,包括现今几乎“全能”的几个诸如baidu和google几个主流网站里的相关词条,都默契到可以称得上是和谐...
还是读原文好。。译文怪怪的。。
评分0.0郭沫若..译
评分我还是比较喜欢绿原译的,郭沫若的翻译风格总让我想到他《女神》里面的诗,什么凤凰涅槃之类的
评分我还是比较喜欢绿原译的,郭沫若的翻译风格总让我想到他《女神》里面的诗,什么凤凰涅槃之类的
评分当当今天把订的这本书送来了,郭沫若译版,终于又再版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