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阔如(1903—1971),原名毕连寿,笔名云游客。1927年进入评书界。他虚心好学、记忆力强、刻苦钻研,创立了自己独到的表演风格,人们称赞他“见识实在,胜人一筹”。20世纪30年代末,他在北京伯力威广播电台连续播讲《东汉演义》,有“千家万户听评书,净街净巷连阔如”之美誉。后又在其他电台播讲《水浒》《东汉》《隋唐》《明英烈》等书。诸书皆书情严谨,人物性格鲜明。他说书时台风潇洒,神完气足,语重声宏,口齿清晰;尤其注重细节及穿插于书情中的评点论述,淡入淡出,不着痕迹。三大书目《东汉》《三国》《水浒》,经过他认真揣摩,反复加工,成为连派评书扛鼎之作。《东汉》的打功、《三国》的讲评、《水浒》的民俗,被公认为成为"连派"评书的经典标志。1938年,他以云游客为笔名,出版了《江湖丛谈》一书。
本不可多得的奇书。它是我国现存仅有的一部全面介绍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的书。作者是已故评书大家连阔如。20世纪30年代,他以云游客的笔名,在北平《时言报》发表长篇连载《江湖丛谈》。1938年由时言报社结集出版,共三集。
这本书除了介绍北平天桥、天津三不管等地的变迁以及艺人小传、艺人生活状况外,还以大量的篇幅着重记述和揭露了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江湖行当的内幕以及危害社会的种种骗术,劝诫人们不要贪便宜上当受骗。
这本书,一如苏叔阳推荐所言,“是本奇书”。万花筒似的记录了清末到民国的江湖。连阔如的博闻强记和那时人少见的好奇心让我对他本人产生了强烈兴趣。 这本书可以切入的角度实在太丰富,以至于读后感写一篇都觉得难以下笔。恰好这两年看了马嘎尔尼等一系列从清到民国看中国世相...
评分清末民初,那时候还有旧习气,所谓旧制的束缚,不外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大环境下是为维护阶级而产生的封建制,平头百姓的社会里,有江湖,也有规有矩。它在制度的圈里,却也在制度的圈外。 旧时的江湖人,“宁舍一锭金,不露一点春”老合们是恪守着规矩的。...
评分这本书吖,编辑起来一定很辛苦,熏疼编辑哈哈哈。 这本书内容非常有趣,让人大开眼界,但是,怎么讲,语言其实并不算很润,尤其是很多春点,翻来覆去注音注释,眼花缭乱。读者都觉得眼花缭乱,别说编辑了。因为读者大可以一目十行地看,编辑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读者不感兴趣...
评分对我来说,曾经接触到的江湖多是“耍把式卖艺”这一路,80年代这些东西在街头还能够看到不少,那时候城市还没有彻底硬化,路边随意一块土地画个圈就可以撂地卖艺,也没什么人管。 有一种是靠折磨孩子搏人同情要钱的,孩子是拐来的,“节目”常常是双手前伸握一根短棍,从头上...
评分最近一段时间,突然很想了解下民间艺术,通过在卓越上的胡乱搜索买下了这本书,说实话,这本书是现在市面上不多见的好书了。 不谈内容,先说说文字上的功夫,年幼无知时,爸爸曾不只一次的跟我说,写作技巧的最高层次是白描,以前总是一笑而过,心里面还是倾向于繁复...
现代的所有套路无非是历史换了一张面孔,贪小便宜吃大亏是老百姓需要切记的江湖的第一大规则。
评分4月读过的第一本书,连先生游走于三教九流之间,其见闻是了解旧社会下层民众,尤其是卖艺求生穷苦人的第一手资料。读过之后,感慨人间百态,叹息人性之恶。挣扎在乱世,难不生成一身谋生本领。
评分国庆飞机上读的,很精彩。腥门十三簧,各种江湖黑话,各种骗术……五花八门!偷窃的小绺是老荣,贩卖人口的是老渣,捕盗捉贼的是老柴,使腥赌的是老月,走闯江湖的是老合,这五老即是江湖的五花。 算卦相面的是金门,卖药的是皮门,变戏法的是彩门,打把式卖艺的是挂门,说书的是评门,说相声的是团门,卖各样假东西的是调门,唱曲的是柳门。这就是江湖的八门了。
评分故事 防骗 套路和营销
评分时代变迁,物是人非,江湖不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