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1902-1988),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在沅水流域各县生活,后正式参加军队。 1922年受五四运动影响离开军队到北京,学习写作。1924年起开始在北京《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小说月报》发表作品。1934年至1935 年,在北京、天津编辑《大公报》文艺副刊。抗战爆发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工作。著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等。
在创作完《边城》后,沈从文“沉默”了一段时期,其小说创作数量明显下降。但正如他所言,“沉默并不等于自弃”,他实际是在寻求创作上新的突破。本卷所收的《主妇》、《王谢子弟》、《贵生》、《大小阮》、《生存》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与前期相比,这些小说在思想内涵上的确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乡下人在时代风云变幻下的生存境遇成了作者关注的重心。《三三》、《萧萧》中具本然存在形态、与自然谐和存在的乡下人逐渐消失,代之而来的是贵生这类处在湘西朝现代转型时期的乡下人。而《王谢子弟》、《大小阮》、《生存》所写的既非典型的湘西人事,也不同于《八骏图》之类的都市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人物被直接置于二三十年代现实政治背景下,在风起云涌的现实中勾勒出形形色色的人物灵魂。同一时期的《主妇》则是沈从文以自己婚后家庭生活为蓝本创作的。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感受到文学的?这无从记起。但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一段经历,可拿来作为另一个相关问题的回答。那是高三一个平淡无奇的早晨,北方冬天的寒气和着弥漫教室的水汽以冰的形式把窗帘死死按在玻璃上。晨读过半,我和要好的同学借来一本沈从文未完成的作品《长河》。这...
评分以前高三爱看散文,平日里记日记也大多用散文的形式来记,所以我语文老师就推荐我看沈从文先生的书。 第一本看的是《边城》,看的第二本就是《长河》。 时至今日,他《主妇》篇的一段描写:“我想看看滇池,向水边走去,但见浸在一片碧波中的西山列峰,在烟岚湿雾中如一丝黛...
评分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农村具有独特的魅力,令人心生向往。里面秀丽的山色,淳朴的民风,还有可爱,善良的人,都是独具魅力的。在这些之外,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也成了吸引人的一个大亮点。怪不得那时候的人会主动去乡下隐居。乡下的生活太令人向往了。 我是《边城》再看这篇的...
评分在飞机上读完了长河,沈先生的文笔向来见章于细微,却不露雕琢之功,落眼宽阔下笔敏感细致,却能始终如一的抱持素朴不失妍美的情怀。看他的文字常想到他的人,他的人生,以及与他心意一般的人的种种悲哀。 像沈从文这样心意单纯的人,大多容易依赖自己有双好眼睛,有...
评分我很庆幸论文主题选了沈从文。虽然根本不知道湘西具体是哪,不过沈从文的字让湘西充满了魅力——那个年代的湘西,气息浓郁又淳朴。内心温暖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有温度的故事。不论什么年代现实永远是残酷的,但是温情也是永恒的。批判里永远夹着人性善良的一面,让残忍也变得不那...
写城里干涩皱折,写乡下气象全开。《雪晴》大好!
评分朴拙高旷
评分40年代版的《边城》风土人情。
评分在这片山水天地间曾养育出那样安乐的人,安顿过那样和顺的人生,却终于难免被卷进“新生活”中,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反省、不曾停止。新即是好,洋即是好,现代的进程、历史的终点都像既有的图纸,只等着去实现。只希望此书不是老中国的一曲挽歌,礼失求诸野,求诸野地边城里的“旧生活”,从中找回那颗温润的初心,安顿一种整全的生活。
评分40年代版的《边城》风土人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