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诗学》的法文版本出版于1957年。在现代主义晚期建筑文化已经快要窒息的氛围中,现象学以及象征意义的追求为建筑注入丰厚的养分,此书在这样的时期出现,自然激起建筑的许多深刻想象。巴舍拉开展了对于钟爱空间的系统性分析,也就是场所分析 。虽然他关注于文学意象的心理动力,但是建筑师认为他的空间想象正好可以对抗科技实证主义与抽象形式主义,并做为正在浮现的结构主义的另类提案。诺伯休兹 (Norberg-Schulz),一位重要的建筑现象学学者,就在他的《实存空间与建筑》这本书中,将《空间诗学》与海德格的《存有与时间》、《住居思》以及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中有关空间的章节等并列为建筑必读的经典。 在《空间诗学》这本书中,巴舍拉认为空间并非填充物体的容器,而是人类意识的居所,他说:“在家屋和宇宙之间,这种动态的对峙当中,我们已经远离了任何单纯的几何学形式的参考架构。被我们所体验到的家屋,并不是一个迟钝的盒子,被居住过的空间实已超越了几何学的空间。”因此我们所要关心的不是住屋形式或舒适与否的分析;易言之,建筑学就是栖居的诗学。书中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对于亲密空间的描绘与想象。他指出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庇护白日梦,也保护做梦者。家的意象反映了亲密、孤独、热情的意象。我们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们之内。我们诗意地建构家屋,家屋也灵性地结构我们。
梦想一词在书中出现了很多次,梦想者,哲学家和诗人,在这本书中成为了孤独的创造者,而我们常常要学会做一个生物学家,植物学家,或者一个孩子来阅读作者对空间的理解。 一个空间的存在,已经不仅限于它的物质本体,同时居住者也享有他的创造权。于是,一幢屋子里,通往最高处...
评分苏轼《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这首诗表达的情怀,已经在众多中国诗人那里表达过无数次了。值得留意的是,苏轼是被关在家宅...
评分巴什拉的《空间诗学》出版十年以后,福柯在1967年3月14日于巴黎举行的建筑研究会上发表演讲说:“巴什拉的宏篇巨著已经告诉我们,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同质的、空的空间中。正相反,我们生活在一个布满各种性质,一个可能同样被幻觉所萦绕着的空间中;我们第一感觉的空间、幻想的...
评分 评分《空间诗学》,法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加斯东•巴什拉的一本文艺理论专著。有意思的是,他的理论框架分别为现象学、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他的认为诗学的空间形象产生与诗的构成没有因果关系,而为一种共鸣与回响。共鸣与回响,来自意识与无意识。 《空间诗学》的空间,分别为家宅...
读得累死了。但觉得是有启发有灵气有价值的研究,大概过两三年再看看吧
评分刷新我的阅读体验。借现象学之名,巴什拉拒绝把思想浇筑在语言的化石里,使极度的灵性和诗化在存在的平面上涌动。家宅、鸟巢、缩影,种种意象,跟随着诗人(——巴什拉峻拒一切精神分析的升华的否定性)进入大熊星座的星空,这些或大或小的空间维度是人性的返身隐匿之所,是孤独、热情、沉默、广阔的栖身之地。在读这本天才之作的每个瞬间,我与世界唇亡齿寒,大地的喃喃低语向四周沉默地涌来。
评分无比美妙的语言。
评分略有海德格诗性的写作手法...也不缺少细节描写
评分《空间诗学》与海德格的《存有与时间》、《住居思》以及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中有关空间的章节等并列为建筑必读的经典。空间往往和建筑、城市牵扯联系在一起,正如时间和空间是哲学两大命题,视觉中的空间又有什么意义?平面视觉、影像视觉又有什么意义?太散文反而比理论书更难懂 @2012-08-02 20:21:04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