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1948年秋生于北京。
高中毕业后在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下乡,放牧四年。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现为自由撰稿人、散文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1978年以来,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中篇小说奖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95年获首届爱文文学奖。
1983年、1991年两次长期居留日本,任东洋文库外国人研究员。1993年任日本爱知大学法学部助教授。
迄今出版著作(单行本)约八十部,主要有《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谁是胜者》、《聋子的耳朵》、《鲜花的废墟》等。其中在日本出版的有:《モンゴル大草原遊牧誌》、《黒駿馬》、《紅衛兵の時代》、《殉教な中国イスラーム》、《回教から見た中国》、《北方の河》、《鞍と筆》。
中日关系,始终是每位中国人都应该直面的一个现实
中日两国百年恩怨的前世今生
两国未来趋势最具预见性的著作
本书是作家张承志总结八十年代以来几次居留日本经历的一部心血之作。虽然没有面面俱到,但若干章节勾勒了中国读者渴望了解的一些日本历史文化梗概;尽管时而披沥胸臆,但独自的体验里,凝结着对天下大势的估计。不同于往昔的名人旅日谭,也不同于当今的学者论文集,虽是一册散文,但力求处处考据。此书以良知与自省为武器,把中国同时作为剖析和批判的对象,大声疾呼着历史的大义、国家的和平,以及民族精神的升华。
曾经,日本的NHK拍摄的关于二战时期的731部队在东北做人体实验的纪录片后。看完这个纪录片后,我臆断这是一个好的信号:标志着日本对于真实历史的反思已经开始。并为自己意淫的这一念想而有那么一刻的沾沾自喜。 可是,这样的念想确实源于我的无知。日本群体中这样能站在全人类...
评分中国和日本只隔着一条水,但日本这个国家似乎印证了岛屿生态学的经典理论,在与大陆可以沟通的(Connected)的时期,玩命学习;在失联(Disconnected)以后,再把学来的东西进一步消化和反刍。 当然,最后有些东西就变态——作为生态学上的名词,没有贬义——了。 书从服部老...
评分背地里我喜欢管导师叫老头儿。老头儿喜欢张承志。大四的某段时间里,开口闭口《北方的河》,《黑骏马》。后来我去翻《北方的河》,在榆中图书馆二楼的一个大屋子。翻完最后一页,抬头正望见后山。扑面而来的和在胸中跌宕而生的气,正迎头相遇。散不出去,却郁积起来,在体...
评分 评分喜欢张的文笔自《北方的河》始,那部小说浪漫、雄浑,充满心灵的震撼和对世俗观念的超越,简直是一支奋斗的歌! 倘若中国有倾注生命于写作的文人,张承志便是其一,很少有人像他一样,在一本书中给你那么密集、强烈的思想涤荡,尽管他某些主观偏激的立场会让你的阅读变得阴晴不...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对日本的理解集中在自然事物细致精微与人性情感暧昧沉湎之上。忘却了很多原本懂得的东西。但是读过这本书,很多的“小而精致”被击碎了,犹如棒喝。无论本书在细节的叙述之上有多少值得推敲之处,张承志至少给我们提供了更深刻的思考日本、思考中国、思考人的路径。沉浊厚重,有时甚至无力直视,但却必须直面迎击,反省審視。《文学的“惜别”》中引用了佐藤春夫提出的一个问题:一个民族如何选择文学,就会如何选择前途。张承志的文字,包含着太多文以载道的东西,这是他的选择。我们呢。
评分我觉得张承志很了解日本人,但是他不能超越这种“了解”,反而变得有点象日本人一样“小气(日本人最大的特点是,一丁点的小事、小物、小景,他们会不断地对其加以思索、总结,直到思考的逻辑钻进荒诞的领域)”和琐碎了。
评分两星半。矛盾与混乱。
评分红卫兵思维与绿教徒逻辑在反帝的大背景下实现了美妙的统一……张先生的困局在于:万一哪天红绿互掐起来,他应该帮谁?
评分两星半。矛盾与混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