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帝一起流浪

和上帝一起流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成,原名王阿成,祖籍山东省。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主席,《小说林》、《诗林》杂志总编辑、编审。他从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多篇小说及小说集。其短篇小说《年关六赋》获1987—1988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赵一曼女士》获1995—1996年鲁迅文学奖等多项奖。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年关六赋》、《良娼》(英文版)、《空坟》(法文版)、《闲话》、《捉襟见肘的日子》、《胡天胡地风骚》、《欧阳江水绿》、《东北吉普赛》、《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等,长篇小说《忸怩》等。随笔集《哈尔滨人》、《胡地风流》、《影子呓语》、《单眼看欧洲》等,其作品分别被译为英、法、日、俄、德等多种文字。

出版者:重庆出版社
作者:阿成
出品人:
页数:314
译者:
出版时间:2008-12
价格:33.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668827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犹太人 
  • 哈尔滨 
  • 历史 
  • 阿成 
  • 中国文学 
  • 社会学 
  • 小说 
  • 城市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和上帝一起流浪:犹太人哈尔滨避难记》主要内容:1899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S.I.别尔采里成为第一个来哈尔滨的犹太人。1903年,犹太人在哈尔滨创间自己的民族社团组织犹太宗教公会。公会理事会的选举获警察局批准。1905年,犹太士兵约瑟犬·特鲁姆佩尔道在哈尔滨创办了“巴勒斯坦农业生产合作社”(不久归国,l912年去巴勒斯坦,后成为以色列民族英雄。“贝塔”青年组织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1907年,哈尔滨犹太小学开办。1908年,哈尔滨犹太人达6000人。1909年,哈尔滨锡安主义小组成立。1915年,欧洲部分犹太难民来哈。哈尔滨犹太社团成立救助欧战犹太难民委员会。1917年,哈尔滨犹人人移居巴锄斯坦促进协会改称哈尔滨锡安主义组织,召开第…次锡安主义者大会。1918年,哈尔滨犹太青年组织犹太军团,准备开赴巴勒斯坦为复国而战。

1920年,远东巴勒斯坦情报局由上海迁至哈尔滨。是年,人批犹太人从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地迁居哈尔滨,哈尔滨犹太人口增至20000人。

1921年,哈尔滨第一音乐学校创办,其艺术委员会中大部分是犹太音乐家,如v.D.特拉赫金伯格、V.L.格尔施戈琳娜等。

是年,哈尔滨犹太人体育组织“马卡比”创立。

1922年,哈尔滨犹太国民银行开业。

1933年,哈尔滨犹太医院在东商市街(现两五道街)破土动工。

是年,青年犹太钢琴家西蒙·卡斯普在哈尔滨被日本宪兵队指使的俄匪绑架。雕徒向其父索要赎金30万元。

1937年,第一次远东地区犹太人社区代表大会在马迭尔宾馆举行,与会者700多人。

1948年,大卫·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独立宣言,宣告以色列建国。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读记#和上帝一起流浪 有时会执着于一件事情的落幕,无论喜悲,每当大幕缓缓降下,遮住了幕布后的一切声色犬马,总会升起一种惆怅的感叹。很多的音容笑貌,通常都是在帷幕落下后,只能成为记忆中的永恒。 《和上帝一起流浪——犹太人哈尔滨避难记》或许算不得一本多么好、多么...

评分

读记#和上帝一起流浪 有时会执着于一件事情的落幕,无论喜悲,每当大幕缓缓降下,遮住了幕布后的一切声色犬马,总会升起一种惆怅的感叹。很多的音容笑貌,通常都是在帷幕落下后,只能成为记忆中的永恒。 《和上帝一起流浪——犹太人哈尔滨避难记》或许算不得一本多么好、多么...

评分

读记#和上帝一起流浪 有时会执着于一件事情的落幕,无论喜悲,每当大幕缓缓降下,遮住了幕布后的一切声色犬马,总会升起一种惆怅的感叹。很多的音容笑貌,通常都是在帷幕落下后,只能成为记忆中的永恒。 《和上帝一起流浪——犹太人哈尔滨避难记》或许算不得一本多么好、多么...

评分

读记#和上帝一起流浪 有时会执着于一件事情的落幕,无论喜悲,每当大幕缓缓降下,遮住了幕布后的一切声色犬马,总会升起一种惆怅的感叹。很多的音容笑貌,通常都是在帷幕落下后,只能成为记忆中的永恒。 《和上帝一起流浪——犹太人哈尔滨避难记》或许算不得一本多么好、多么...

评分

读记#和上帝一起流浪 有时会执着于一件事情的落幕,无论喜悲,每当大幕缓缓降下,遮住了幕布后的一切声色犬马,总会升起一种惆怅的感叹。很多的音容笑貌,通常都是在帷幕落下后,只能成为记忆中的永恒。 《和上帝一起流浪——犹太人哈尔滨避难记》或许算不得一本多么好、多么...

用户评价

评分

好想回到上世纪初的哈尔滨,复刻她百年来的足迹,那时候的她远比现在优雅和厚重。对这座城市的感情在离开后的年月里慢慢变得浓烈,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多年之后在松花江畔安一处家,细细品咂新古典主义折衷主义巴洛克哥特式的美,闲来无事也去江畔钓两条鲫鱼到中央大街喝杯咖啡。

评分

把作者名字认错了????,误读。读了几篇也不太喜欢作者的叙事方式,文艺腔太重,还好图书馆借的不心疼,明天还回去。

评分

书名和介绍让这本书看上去好像是个报告文学,但实际上这是一系列悲伤又充满诗意的短故事串起来的人生。故事里的人们身世不见得凄凉,但飘泊的背景让他们显得很高贵。书中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哈尔可能已经不见了。

评分

大概初中时拿平板读过,只感觉满满的悲伤,又难以与他人说,而后就多年未曾重温。可能将来会去一趟哈尔滨,感受曾经他们的流浪生活。

评分

孤陋寡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