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尚书,1944年10月生于四川阆中。1982年获硕士学位。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宋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著有《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宋人别集叙录》(中华书局,1999)、《宋人总集叙录》(中华书局,2004)、《宋代巴蜀文学通论》(巴蜀书社,2005)、《宋代文学探讨集》(大象出版社,2007)等专著十馀种,发表学术论文百多篇。多次主持国家、教育部及四川省研究课题,并获优秀成果奖。
在我国古代,国家采用科举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所谓科举,本来就是“以文章取士”,这个“文章”包括了诗赋及骈、散各体文。所以科举自身就是取士制度与文学的结合体,而将“科举”与“文学”联系起来进行交叉研究,唐、宋时代的学者便已肇其端;以现代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则始于上世纪。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在唐代科举与文学研究现在已有了很好的成就。作者受他们启发,于是对宋代的宋代科举与文学进行研究,数年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书从科举制度研究、科举文体研究、科举与各种思想文化之关联互动研究、科举与文学之关系研究等四个方面,分十九章进行论述,资料详实,分析具体,有很好的学术价值。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2016年第一个月看完了这本584页的书,该书模仿自傅璇琮先生的名著《唐代科举与文学》,但宋代科举远较唐代复杂——宋代是中国科举史上录取士人最多的朝代,其对科举制度的大改革基本被明清两代继承。该书材料梳理得比较清晰(虽然不够全),但论断有不尽人意处。另外,作者对复杂的宋代官制不够熟悉,叙述科举制度时这一短板很明显。
评分对宋代科举主要文体诗赋、策论、经义的研究。宋代省题诗、律赋,此前的研究基本上是把它们当作一般的“文学作品”,而不是从科举程式文体出发,故所论多为隔靴搔痒。该书对宋代省题诗、律赋的题目和体制作了深入考察,认为宋代科场诗赋题目“礼乐刑政”化,而程式又极为繁密,讲究起承转合、体贴贯穿,严重影响了内容的表达,故对它们的综合评价不可能高,若从其体制和思想内容论,应该是很低的,这是宋人自己的定位。宋代的场屋策论,此前也很少探讨它的程式化,更没有结合举子普遍使用“括套”这个“宋代特色”,故与场屋诗赋研究一样,与实际情况也很“隔”。该书认为,场屋策论虽是考试工具,又便于利用括套进行剽窃,但通过阅读和写作,以提高青年士子的识见与措置当世的能力,思路是不错的。
评分祝爷爷题赠“惠读”。
评分讲真的,科举制度真是每看每忘,但是还得每忘每看。
评分三舍法部分篇幅太少,而且有错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