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尚书,1944年10月生于四川阆中。1982年获硕士学位。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宋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著有《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宋人别集叙录》(中华书局,1999)、《宋人总集叙录》(中华书局,2004)、《宋代巴蜀文学通论》(巴蜀书社,2005)、《宋代文学探讨集》(大象出版社,2007)等专著十馀种,发表学术论文百多篇。多次主持国家、教育部及四川省研究课题,并获优秀成果奖。
在我国古代,国家采用科举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所谓科举,本来就是“以文章取士”,这个“文章”包括了诗赋及骈、散各体文。所以科举自身就是取士制度与文学的结合体,而将“科举”与“文学”联系起来进行交叉研究,唐、宋时代的学者便已肇其端;以现代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则始于上世纪。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在唐代科举与文学研究现在已有了很好的成就。作者受他们启发,于是对宋代的宋代科举与文学进行研究,数年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书从科举制度研究、科举文体研究、科举与各种思想文化之关联互动研究、科举与文学之关系研究等四个方面,分十九章进行论述,资料详实,分析具体,有很好的学术价值。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1.宋代文化璀璨离不开科举2.宋代科举又屈服于政治与时局,三天两头的改革非常直接地体现在科举上,往往是朝令夕改甚至造成历史的倒退。3.踏破铁鞋寒窗苦读,杀出重围到最后,真不知所为到底为何。4.科举功过得失如何评说,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去看待吧
评分我终于把这本书反复读了两次,对宋代科举了解了个大概。其实这本书也还是属于提纲擎领的,这个领域有待于学术界继续研究。
评分科举部分论述清楚,文献翔实。
评分每篇都是很好的文章,而且相互之间少有重复,是论文集的模板,反观何忠礼的《科举与宋代社会》质量大为逊色意外,一半的篇幅都游离主题,不知道在讲些什么玩意
评分全书十九章,前十七章都是科举,后两章是文学。科举的部分写得很好,文学似乎稍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