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何以在日本风行三百余年,吉本芭娜娜与漫画的千丝万缕,《叶隐闻书》的湮没与流行,小说之外的村上春树……
——这是你不知道的文坛掌故,和无法想像的兴废传奇。
这本随笔论及日本书业的方方面面,从著书到出版,从编辑到作者,文字温润风趣,见解精辟入里,既是文人胸怀,更见学者功底。出版业界人士固可从中取经,爱书人亦可一睹日本文坛风采。谈及日本书业的历史与发展,爬梳剔抉;闲话作家们的风流往事,生趣盎然,而文末结语处述说其个人观点,每每让人玩味再三。
这是一本介于吉川英治与吉本芭娜娜之间的书,
也是一本兼顾爱书人兴趣与出版人专业的书。
李长声,一九四九年生于长春,曾任日本文学杂志副主编。一九八八年自费东渡,一度专攻日本出版文化史。自励“勤工观社会,博览著文章”,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北京、上海、台湾、广东等地的报刊写随笔专栏,结集《樱下漫读》、《日知漫录》、《东游西话》、《四帖半闲话》、《居酒屋闲话》、《风来坊闲话》等,近译有藤泽周平著《隐剑孤影抄》、《黄昏清兵卫》。
看蠹鱼头的旧书店人事,也说到清藏书大家黄老爷子的书跋让书物身价百倍,只是评论家也有不假辞色地诟病他多写读书时自己的风物,一点也不中立。 一本好书,看了让人激动,想要和朋友分享,溢出来的情绪成了不得不写的评论当然是个人的,怎么中立?一个南京人,对东京和...
评分看蠹鱼头的旧书店人事,也说到清藏书大家黄老爷子的书跋让书物身价百倍,只是评论家也有不假辞色地诟病他多写读书时自己的风物,一点也不中立。 一本好书,看了让人激动,想要和朋友分享,溢出来的情绪成了不得不写的评论当然是个人的,怎么中立?一个南京人,对东京和...
评分买的时候带塑封,根本没翻就收了,因为作者之前的书让我有这样的信心。 作者在前言里说给出版人看的,但是,有些掌故、故事等对于喜欢日本文学的也是挺有吸引力的,特别是摘译的那段古书拍卖的那段,读来很有意思。 书的封面设计素雅,挺喜欢的 可能是专栏文章集结,不同文...
评分看蠹鱼头的旧书店人事,也说到清藏书大家黄老爷子的书跋让书物身价百倍,只是评论家也有不假辞色地诟病他多写读书时自己的风物,一点也不中立。 一本好书,看了让人激动,想要和朋友分享,溢出来的情绪成了不得不写的评论当然是个人的,怎么中立?一个南京人,对东京和...
评分一次从香港坐直通车回广州,坐在身边吃花生的是个台湾阿伯,上世纪50年代出生,说他们那代人最爱的书是鹿桥的《未央歌》。告别时,阿伯很认真地留他的台湾地址,说,小马哥上台了,你们要到台湾来看看,不过你们做媒体的,这辈子一定要去的,还是日本。 日本,从鲁迅那代...
由于信息量太大、文速较快,一部分文字显得很干,精彩的篇目也不少就是了,但文章数众多,又造成不可能一气呵成地读完。仍然值得推荐,适合对日本的文学和出版文化有兴趣的读者。我最喜欢书中涉及讲谈社、岩波书店、角川书店和文艺春秋出版社历史及创始人生平的部分。
评分很多八卦,惜乎太短
评分由于信息量太大、文速较快,一部分文字显得很干,精彩的篇目也不少就是了,但文章数众多,又造成不可能一气呵成地读完。仍然值得推荐,适合对日本的文学和出版文化有兴趣的读者。我最喜欢书中涉及讲谈社、岩波书店、角川书店和文艺春秋出版社历史及创始人生平的部分。
评分老头子的书就像一壶酒,通常那些让我们提起来就无法放下的就是好酒了吧。
评分异文化的关照,一如既往的好读。不过李老师怎么也犯了黄裳的毛病,编集子重复选文,几板斧挥着一遍又一遍,这对读者可不大经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