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的哭泣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艾滋病 纪实文学 纪实 非虚构 译文纪实 美国 科普 社会学
发表于2025-04-09
世纪的哭泣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不管姓社还是姓资,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一线医生和发病者先发现有问题,然后cdc和国家研究机构不给人力不给钱,一线苦哈哈地实干,结果大佬们为了发论文互踩,然后民族主义互掐,然后再加上政客互相推诿,热心团体内讧,然后进一步扩大,血库甩锅不作为……一团乱就这么乱了四年,四年里人就这么一批批地死掉,艾滋扩散到全球。书里细节特别特别充分,也只有耐着性子看,才能从字里行间看出真理——①正确的事情不会因为是正确就自动发生,需要流血牺牲;②这个年代,任何公共卫生的事情都首先是政治的事情;③最黑暗的时候也总会有人性的光一小点一小点地闪动。
评分在疫情初期,联邦政府将艾滋病视为预算问题,地方公共卫生部门的官员则视其为政治问题;同性恋团体的领袖认为艾滋病是公共关系问题,而新闻媒体认为它是一个其他任何人都不感兴趣的同性恋问题。其结果是,几乎没有人真正去挑战艾滋病这个深重的医疗危机。因为里根政府无视来自政府机构的科学家的呼吁,没有为艾滋病研究划拨足够的经费,直到艾滋病蔓延全国才采取措施。因为科学家认为研究因同性恋造成的疾病并无建树可言,所以没有在疫情初期予以适当的关注。因为同性恋团体的领袖拿艾滋病当政治筹码,将政治教条置于救助人命之上。因为大众传媒不愿报道同性恋的事,对涉及同性性行为的报道尤其谨小慎微。报纸与电视尽力避免讨论艾滋病,直到死亡人数高到无法忽视,且患者也不再只是社会边缘人物。
评分信息量很大,细节很多,有几条叙事线:疫情与性解放以及同性恋运动的关系;科学研究的进程以及科学界的竞争;政客及异性恋群体的态度产生的影响;商业利益与人道主义的博弈。总会把艾滋病和埃博拉放在一起对比,从病毒学的角度来看很有意思。译文纪实还有一本《血疫》是写埃博拉病毒的,这两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和我对这两种病毒的印象完全一致。埃博拉短时间内爆发性特别强,来势汹汹,能造成大面积恐慌,仿佛世界末日,但快速杀死宿主的本领却限制了它们的扩张;艾滋病则是悄无声息地传播扩散,像鬼影一样,但是影响面特别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更“智慧”的病毒。
评分看的过程中焦灼无比,气死个人,这完全是人祸啊!将政治斗争凌驾于公众生命健康之上。 像埃博拉、艾滋病、SARS、新冠肺炎等病毒来人间造作一番,搅得天翻地覆,揭露出现实中的各种秘而不宣的问题。 希望以后有本书能详实的写出此次新冠肺炎的各种龌龊之谋和勇敢之行,不过涉及到这样的政治问题估计也出版不了。
评分书里面更多的是展现了艾滋病病毒研究人员的不屈的努力,还有里根政府的不作为、媒体的不重视不关注、血库不肯放下经济利益和科学家们的政治化争夺名誉,更重要的是同性恋群体的不理解和激进(他们不相信关闭浴场和劝说减少滥交性行为是为他们的健康着想,反而觉得规劝他们的人是“x爱fa西斯”)。艾滋病的潜伏期平均达5.5年,最长可达14年。从刚开始发现卡波西肉瘤和肺囊虫肺炎到最后得到政府的“真正重视”,花了四年多快五年的时间。若非是里根总统的好友演员哈德森患艾滋病,可能还是老样子,是个被忽视的大问题……多讽刺。读到后面越来越生气,也叹息唐纳德·弗朗西斯做了那么多却在后来艾滋病工作的核心人员都不认识他都忽视他漠视他……
兰迪•希尔茨(Randy Shilts,1951—1994),1980年代初第一批意识到艾滋病问题的美国记者之一。
197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新闻专业,但作为出柜的同性恋者,在当时报社和电视台的恐同环境下难以找到全职工作。
做了几年自由记者之后,1981年,他进入 《旧金山纪事报》,成为国内新闻记者,也是全职报道艾滋病的首位记者。他一直致力于艾滋病报道,包括医学、社会、政治影响方面,他的作品因极具叙事性、将个人故事与政治和社会报道交织在一起而备受赞誉,因此,他被誉为“同性恋生活的杰出的编年史作家和同性恋问题的发言人”。
1988年,希尔茨荣获美国新闻工作者和作家协会颁发的杰出作者奖。
1999年,纽约大学新闻系将希尔茨的1981年至1985年的艾滋病报道评为“美国20世纪新闻作品100强”的第44位。
在写作本书期间,他接受了艾滋病检测,并要求医生在他写完之前不要告诉他结果,以免影响他的客观判断。在把稿件交给出版商的当天,他被告知艾滋病病毒阳性,在服用抗艾滋病药物AZT几年后,1994年死于艾滋病并发症。
作者以广泛而全面的新闻调查,讲了一个故事:
艾滋病,为什么会在美国流行?
为什么在这场灾难中,时间就是生命?
故事是以时间为脉络呈现给大家的,在阅读过程中,你将知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获得性免疫综合征(AIDS)是如何在美国发现并扩散的,从中你将看到影响艾滋病的大量事件及各种人物,尤其是政府部门、医疗及研究机构、同性恋组织、媒体中的个体。它在以大量事实刻画人类的懦弱、绝望、自私、贪婪的同时,也以精彩的细节呈现了人类在死亡危机时的勇气、进取、无私、悲悯。
本书1987年获得石墙图书奖,作为20世纪美国同性恋历史上最具预见性的编年史,被译成7种语言。
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93年被HBO拍成电影,共获20项提名、9个奖项,包括1994年的艾美奖。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被《时代周刊》列为“百大非虚构经典”。
原文刊于:北京青年报 采访人:张知依 受访人:步凯,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学院/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博士研究生在读。2013-2018年,供职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疫情当前,上海译文出版社几本和疾病有关的书都受到了较高关注,《世纪的哭泣:...
评分很难说是一种怎样复杂的情感,这本书很多片段在2020年这个肺炎流行的春节假日里有着类似的对照,仿佛相似剧情的又一次上演。我打开朋友圈或者微博都是铺天盖地的信息,或真或假,令我窒息又让大多数人恐慌和愤怒。 回到这本书,我们该谴责的是什么呢?同性恋放荡的...
评分《世纪的哭泣》原著题目是“And the Band Played On”,让人联想到杜牧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书问世以后,许多人问兰迪·希尔兹为何取此书名,他解释道,“照常营业”的时髦说法而已——其实这是一句歌词,在美国乐队“The Temptation”1970年的作品“Ball ...
评分资本世界里,政客注重资本,形象,选票。媒体,新闻实际也受资本操作。真正关心疾病的就只有那么几个医生。那整个社会中能够关注艾滋病的人更是极少数了,所以最后传播开来也并不奇怪。以前的HIV,这次新冠肺炎的,即使以后再遇到几次传染疾病,国家的运行方式摆在这儿,民主自...
评分原文刊于:北京青年报 采访人:张知依 受访人:步凯,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学院/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博士研究生在读。2013-2018年,供职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疫情当前,上海译文出版社几本和疾病有关的书都受到了较高关注,《世纪的哭泣:...
世纪的哭泣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