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迪•希尔茨(Randy Shilts,1951—1994),1980年代初第一批意识到艾滋病问题的美国记者之一。
197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新闻专业,但作为出柜的同性恋者,在当时报社和电视台的恐同环境下难以找到全职工作。
做了几年自由记者之后,1981年,他进入 《旧金山纪事报》,成为国内新闻记者,也是全职报道艾滋病的首位记者。他一直致力于艾滋病报道,包括医学、社会、政治影响方面,他的作品因极具叙事性、将个人故事与政治和社会报道交织在一起而备受赞誉,因此,他被誉为“同性恋生活的杰出的编年史作家和同性恋问题的发言人”。
1988年,希尔茨荣获美国新闻工作者和作家协会颁发的杰出作者奖。
1999年,纽约大学新闻系将希尔茨的1981年至1985年的艾滋病报道评为“美国20世纪新闻作品100强”的第44位。
在写作本书期间,他接受了艾滋病检测,并要求医生在他写完之前不要告诉他结果,以免影响他的客观判断。在把稿件交给出版商的当天,他被告知艾滋病病毒阳性,在服用抗艾滋病药物AZT几年后,1994年死于艾滋病并发症。
作者以广泛而全面的新闻调查,讲了一个故事:
艾滋病,为什么会在美国流行?
为什么在这场灾难中,时间就是生命?
故事是以时间为脉络呈现给大家的,在阅读过程中,你将知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获得性免疫综合征(AIDS)是如何在美国发现并扩散的,从中你将看到影响艾滋病的大量事件及各种人物,尤其是政府部门、医疗及研究机构、同性恋组织、媒体中的个体。它在以大量事实刻画人类的懦弱、绝望、自私、贪婪的同时,也以精彩的细节呈现了人类在死亡危机时的勇气、进取、无私、悲悯。
本书1987年获得石墙图书奖,作为20世纪美国同性恋历史上最具预见性的编年史,被译成7种语言。
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93年被HBO拍成电影,共获20项提名、9个奖项,包括1994年的艾美奖。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被《时代周刊》列为“百大非虚构经典”。
在疫情间读完这本书,让我们摆脱文学与情感的热气,回到冷冰冰的现实。现实犹如一次又一次重拍的老套电影,新的与旧的并无半点差异,只不过是色彩从黑白发展成了彩色,于是观众连连拍手叫好,电影看罢,装模作样的感叹,电影艺术进步的真快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艾滋病在全球...
评分这本书期待已久了,终于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出版,译文纪实系列的作品从大多从亲历者或者记者的角度出发,通过自己的经历,或大量的采访和调研,为读者还原故事的全景。这种体裁是很有价值的,它帮助我们站在更高的视角上全面观察艾滋病疫情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译文纪实关于传...
评分原文刊于:北京青年报 采访人:张知依 受访人:步凯,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学院/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博士研究生在读。2013-2018年,供职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疫情当前,上海译文出版社几本和疾病有关的书都受到了较高关注,《世纪的哭泣:...
评分这本书的英文名是 and the brand play on,其实讲的意境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核心就是艾滋病的传播完全是人祸。各方人物为捍卫自己的权利做出的选择,让科研没有经费,健康宣传不到位,传染源不禁止。艾滋病白白传播5年后才幡然醒悟,然而覆...
评分这本书期待已久了,终于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出版,译文纪实系列的作品从大多从亲历者或者记者的角度出发,通过自己的经历,或大量的采访和调研,为读者还原故事的全景。这种体裁是很有价值的,它帮助我们站在更高的视角上全面观察艾滋病疫情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译文纪实关于传...
《时代周刊》“百大非虚构经典”,这部经典的艾滋题材作品,终于来了!
评分这本书有50万字啊,我准备放弃了,原因如下: 1. 首先肯定一下前面1/3是好看的,让我们了解同性恋人在争取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方面的努力,以及大浴场,性爱自由等目瞪口呆的场面; 2. 整本书从1979年开始纪述艾滋病在美国被发现,期间医生怎么应对,科学家怎么研究,媒体怎么消息,政府怎么闪避。太流水账了,人物也多,基本上一团浆糊; 3. 中间的线路就是,医院以及同性恋民间组织没钱,民间集资困难,政府不给,死人,再去要钱,不给,再死人无限循环,本来想等到看会不会给出艾滋来源的,看其他朋友的书评 好像没有呢。 总之,太长,太像流水账,中间的过程可以大量缩减。
评分书里面更多的是展现了艾滋病病毒研究人员的不屈的努力,还有里根政府的不作为、媒体的不重视不关注、血库不肯放下经济利益和科学家们的政治化争夺名誉,更重要的是同性恋群体的不理解和激进(他们不相信关闭浴场和劝说减少滥交性行为是为他们的健康着想,反而觉得规劝他们的人是“x爱fa西斯”)。艾滋病的潜伏期平均达5.5年,最长可达14年。从刚开始发现卡波西肉瘤和肺囊虫肺炎到最后得到政府的“真正重视”,花了四年多快五年的时间。若非是里根总统的好友演员哈德森患艾滋病,可能还是老样子,是个被忽视的大问题……多讽刺。读到后面越来越生气,也叹息唐纳德·弗朗西斯做了那么多却在后来艾滋病工作的核心人员都不认识他都忽视他漠视他……
评分人们只接收他们愿意接受的信息,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故事,只同意他们已经同意的观点,只关心他们想关心的人。我们就是这么一群自私的利己主义者。当灾难降临的时候,人类惊讶于同类的自私,冷漠,短视,贪婪。于是乎爆发愤怒,互相指责,充满怨恨。对不起,几万年来,人类一直是这样,幸存下来的人依然故我,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等待下一次灾难的到来。
评分在疫情初期,联邦政府将艾滋病视为预算问题,地方公共卫生部门的官员则视其为政治问题;同性恋团体的领袖认为艾滋病是公共关系问题,而新闻媒体认为它是一个其他任何人都不感兴趣的同性恋问题。其结果是,几乎没有人真正去挑战艾滋病这个深重的医疗危机。因为里根政府无视来自政府机构的科学家的呼吁,没有为艾滋病研究划拨足够的经费,直到艾滋病蔓延全国才采取措施。因为科学家认为研究因同性恋造成的疾病并无建树可言,所以没有在疫情初期予以适当的关注。因为同性恋团体的领袖拿艾滋病当政治筹码,将政治教条置于救助人命之上。因为大众传媒不愿报道同性恋的事,对涉及同性性行为的报道尤其谨小慎微。报纸与电视尽力避免讨论艾滋病,直到死亡人数高到无法忽视,且患者也不再只是社会边缘人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