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
☆☆☆☆☆
泛讀,感覺作者如果繼續用曆史人類學的方法來研究延邊朝鮮族似乎還能進一步論述一下。
評分
☆☆☆☆☆
泛讀,感覺作者如果繼續用曆史人類學的方法來研究延邊朝鮮族似乎還能進一步論述一下。
評分
☆☆☆☆☆
泛讀,感覺作者如果繼續用曆史人類學的方法來研究延邊朝鮮族似乎還能進一步論述一下。
評分
☆☆☆☆☆
泛讀,感覺作者如果繼續用曆史人類學的方法來研究延邊朝鮮族似乎還能進一步論述一下。
評分
☆☆☆☆☆
泛讀,感覺作者如果繼續用曆史人類學的方法來研究延邊朝鮮族似乎還能進一步論述一下。
引論
第一編 康熙五十一年穆剋登定界研究
穆剋登立碑位置再探
一、通過《北徵錄》《白頭山記》看立碑處
二、通過《白山圖》《通文館誌》等看立碑處
三、《同文匯考》記載的碑以東的堆柵
四、小白山地理形勢分析
五、小結
試析穆剋登立碑的性質
一、中韓兩國學者的不同觀點
二、穆剋登奉旨查邊及朝鮮接伴使的使命
三、朝鮮得地的範圍
四、穆剋登定界的意義和影響
五、小結
圖們江上遊邊界走嚮考
一、連接圖們江發源地的堆柵的走嚮
二、圖們江發源地及設柵的水源
三、通過朝鮮古地圖看圖們江水源和堆柵
四、穆剋登定界的考慮因素及其影響
五、小結
第二編 中朝邊界史的若乾疑點探研
中朝邊界的曆史遺跡――黑石溝土石堆考
一、通過穆剋登定界的手資料看黑石溝
二、光緒十一年、十三年兩次勘界與黑石溝
三、黑石溝及土石堆的長度
四、小結
圖們江正源考
一、穆剋登確定的圖們江正源
二、光緒勘界時圍繞圖們江正源的爭論及對後世的影響
三、從地理學上確定江源的因素看圖們江正源
四、小結
光緒十一年、十三年勘界的再評析
一、光緒十一年勘界的總署奏議及中朝雙方不同的勘界結果
二、光緒十三年復勘的總署奏議及中朝雙方不同的劃界主張
三、雙方圍繞樹立“十字碑”的交涉
四、小結
圖們江邊是否樹立“十字碑”考辨
一、中方的“十字碑”樹立計劃及朝鮮的反對
二、“毀碑說”的産生及其原因
三、小結
中朝邊界的形成特點
一、朝鮮的北拓政策和鴨綠江、圖們江邊界的形成
二、康熙五十一年穆剋登定界與長白山邊界的形成
三、光緒十一年中朝共同勘界
四、光緒十三年第二次共同勘界
五、中日《間島協約》的簽訂
六、小結
第三編 “間島問題”研究
1907―1909年日本調查間島領土歸屬問題的內幕
一、問島假定區域的調查及長白山踏查活動
二、中井喜太郎和內藤湖南的文獻研究
三、外務省齣颱對清談判策略及《間島協約》的簽訂
四、小結
中日兩國有關“間島問題”和東三省“五案”的談判詳析
一、日本挑起“間島問題”和談判策略的形成
二、“禹跡洞事件”和東三省“六案”的七次會談
三、中方欲提交海牙國際仲裁及日本的反對
四、日方在雜居地朝鮮人裁判權上讓步
五、懸案達成妥協及條約文的最終定奪
六、小結
試析1907―1909年日本界定的間島地理範圍
一、間島名稱的由來和日本介入調查
二、“統監府派齣所”界定間島假定區域及其擴張活動
三、外務省減縮問島範圍及《間島協約》中的《朝鮮人雜居區域圖》
四、小結
中韓兩國研究“間島問題”的思路及存在的問題
一、韓國學界的研究思路
二、中國學者的研究思路和主要觀點
三、小結
第四編 長白山踏查記
中朝邊界踏查記――長白山土堆群的新發現
一、定界碑與黑石溝小史
二、林間通視道及黑石溝東南岸的土堆
三、董棚水、圖們江發源地及黑石溝下遊
四、踏查黑石溝下遊及發現圖和公路的土堆群
五、詳探圖和公路沿綫的土堆群
六、尋找黑石溝的終影
參考文獻
索引
圖目錄
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