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以爱与辜负为主题的读书随笔集。
分作两编,上编为“爱的骑士”,读温特森、契诃夫、杜拉斯、胡赛尼、春上村树、钱德勒、特里斯、菲茨杰拉德、歌德、兰波、北野武诸位作家的作品,也读他们爱的故事;下编为“爱的辜负”,由林白一首诗始,关注爱的话题与话语,书有《伏羲伏羲》《卖油郎独占花魁》《沈从文的前半生》《取瑟而歌》等,故事则涉及《西游记》的黄袍怪、乌鸡国、女儿国等。
作者下笔自如,体贴爱中人又不失冷静,文字在日常气息与书面雅致间达到了微妙的平衡。全书以咏叹的方式,将借用克尔凯郭尔信仰骑士而来的“爱的骑士”诠释得入心难忘,让人相信,就算人世间多是辜负,爱仍可以是一种信仰。
李伟长,1980年生,青年评论家,现居上海,思南读书会策划人之一,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著有阅读随笔集《珀金斯的帽子》《年轻时遇见一些作家》。
一个关于“爱”的文本集汇。自然算不上严肃的文学评论,其松散结构冠以“随笔”或言“心得”倒也妥帖。当然,对比所谓“评论之速朽”…不得不说“爱”之一字是横贯而长存的。意料之外地读到对旧日故事(卖油郎与花魁)的解读,如穿行于浮世图绘中,一时恍然。对爱“骑士”与“...
评分 评分按部就班地阅读李伟长先生的《人世间多是辜负》,第一篇《温森特:人世间多是辜负》、第二篇《契诃夫:平常的人陷入不平常的境遇》和第三篇《杜拉斯:爱是渴望拥有另一个人,渴望到想将其吞噬》,读得我越来越平心静气,除了温森特、契诃夫和杜拉斯等三位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我...
三星半。不少句子写得颇为精巧,解读也有新见,但或许正因这是以爱为主题的读书随笔集而非文学批评,感觉作者更多是借题发挥以申己意。全书不时提到“爱的骑士”这一概念,推崇一种完全献身式的爱,但忽略了这一话语的历时性语境和不同文化脉络,在欧洲骑士文学、基督教文化下的“骑士文学”,与日本通俗文学中那种强调绝对利他的爱,其实不是一回事——而且东野圭吾还批评了这种爱的异化,这点也被忽略了。不过这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有意思的样本,代表当下中国人如何理解“爱”这个概念。
评分作者的气质很有意思,中年男人温柔疲倦的心思,闪耀的才华并不多,细腻的记忆和梳理却让人动容。老老实实写下文学作品里所有他见过的关于“爱”的惊动和哀矜。克尔凯郭尔的影响痕迹无处不在,甚至成为印刻在他骨子里想要成为的某种信念。非常喜欢作者一点光芒都不显现的那种心情,在爱面前,他的卑微和无奈感,写这些文字,完全是让人吃下去的。其中写男人的爱比写女人的爱的部分更出色。只因为,只有男人懂得男人的那种疲惫和不甘,也只有女人懂得女人的恨和恨不得。
评分2019年闲书46:作者在后记中说,这本书是一个意外。于我而言,这本书也是一个意外,意外到这是今年读完的最后一本闲书。有时候,意外代表着缘分。 读书,往往是在找影子,找自己的影子,找生活的影子,找梦的影子……阅读的过程,我们更希望,我们是在面对一位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的作者交流,希望个人的洞见和私人阅历通过文字,通过文字的表达或渲染而触及心灵深处的敏感未梢。 这本意外之书,作者在谈自己的阅读体验,体验到的关于“爱”这个主题的应有之义,虽说是老生常谈,但却谈得妙语连珠,过目难忘。 在今年的最后一个午后,读完本书,忽然想起《一一》中的一句话:人生只能看到一半的事,因为我们只能看到前面,却看不到后面”。或许,惘然时,岁月已成最好的时光。
评分写日常里的爱和情,传奇的、浪漫的、甚至是庸俗的,都让人动容。种种情与辜负,诸君读过才能领略其中妙处。在这本书里,最好的地方,其实是写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阅读一部小说,如何阅读一个人物以及如何形成自我的审美!
评分我一向觉得文学评论很难,因为这需要找到一个平衡,介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平衡。读过不少评论,尤其是那些站在各种理论、主义上的评论,都离我太远,空泛又饱含着戾气。我崇尚贡布里希、蒋勋那样的文字,不深且不留于俗气,正正好好,就像本书给我带来的感觉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