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
日本战后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齐名的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
1935年以短篇《逆行》入围第一届芥川奖。自1936年发表《晚年》之后,被推崇为“天才作家”,并于1939年凭借《女生徒》荣获第四届北村透谷奖。
太宰治在短短十五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三十多部小说,其中《斜阳》和《人间失格》更被誉为日本战后文学的金字塔级作品。
我装早熟,人人说我成熟。我装懒汉,人人说我懒惰。我装不会写小说,人们说我不会写小说。我装成骗子,人们说我是骗子。我摆阔,人们说我有钱。我显得冷淡,人人说我冷漠。当我痛苦万分、悲伤呻吟,人人说我无病呻吟。
……
太宰治“毁灭美学”巅峰之作。作者以敏锐的笔触,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审视着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生存困局与焦虑,通过《斜阳》讲述了时代命运下那些不服从者的故事,记录了那些曾经存在过,挣扎过,努力过却从未消失过的声音,这些声音值得我们每个人倾听与尊重。
“永远的少年”太宰治及其文学的心理轨迹(译者序) 太宰治的小说第一次进入中国内地读者的视野,大约是在1981年。张嘉林先生翻译的《斜阳》出现在“文革”结束后不久的中国文坛,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太宰文学热。尽管它似乎被淹没在了罩着诺贝尔文学奖光环的川端康成文学的翻译...
评分从图书馆的乱葬岗里刨出了一本名曰《斜阳》的小册子。再次飞速翻阅,再次被太宰治悲剧性的“血腥”文风击倒。字字凝血,宛如斜阳之下的死水,因其污浊而黯淡,又因其空虚而苍白,然而,寓身夕照,难免仿若血泊。我不知道除了“绝望”还有什么词汇可以形容这样的风景。稍稍在...
评分应该说太宰是我接触的东瀛文学的首批 与川端康成同时(那时候对村上春树还有种没来由的排斥感) 最早得知太宰 亦是与他自杀的悲情有关 与川端一样 可惜当时想要找的<斜阳>自始至终都无法在正规书店里看到 因此 当山东文艺出版社99年版库存的<斜阳>被某书商以低价贱卖时 予我 无...
评分二十世纪以来的日本文学可谓是流派纷呈,这些流派有的溯源于欧美文学的传统流派,有的则是因为日本的国情、国民性而诞生,而这些林林总总的流派在文学风格上也并非泾渭分明,在很多表现手法、思想上都有不少契合之处。纵观诸如唯美主义、新感觉派、恶魔主义、自然主义、“...
评分飞速读完了太宰治的名作《人间失格》,之所以飞速,并非因为缺少闲暇,也绝非小说乏味不堪卒读,仅仅是因为过于恐惧罢了。一部用作者的血为颜料绘制的艺术品,若仔细品味的话,不免落下嗜血的恶名。然而谁又不嗜血呢?尼采说喜欢鲜血写成的文字,谁又例外呢?于是乎我已经满目...
翻译得很不错。也是很有意思的小说
评分贵族的没落,如何活得像个人
评分20075 斜阳是他个人的映射吧,对现实的剖析透着绝望,对自身软弱的暴露带着无奈,太宰治的作品绵里藏针,看似普通,实则伤身。(对樱桃园产生兴趣,我要读一读)
评分哭了,为什么最后总是要大声说还有希望,希望就是在衰老中缓慢失忆
评分无赖派文学,二战后没落的贵族与新兴的时代之间的格格不入,如果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告诉我们"活得不像人",那《斜阳》就是他告诉我们如何活得像个人,答案是革命,是人的自我革命,还有爱情,抽象的爱情。毁灭美学的巅峰,最喜欢那句我的生命就如同一片芭蕉叶,它不会掉落,只会长在树上慢慢的腐烂。只要面临世界有格格不入的感觉,那么这本书就有存在的必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