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兴亡(增订版)

第三帝国的兴亡(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美] 威廉·夏伊勒 (William L. Shirer)
出品人:
页数:1828
译者:董乐山 等
出版时间:2020-5
价格:23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78166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德国
  • 历史
  • 二战
  • 第三帝国
  • 纳粹
  • 世界史
  • 纳粹史
  • 近需
  • 第三帝国
  • 兴亡
  • 历史
  • 二战
  • 纳粹德国
  • 政治
  • 军事
  • 增订版
  • 欧洲
  • 二战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33年到1945年,被称为“第三帝国”的纳粹德国迅速兴起又急速覆亡。威廉•夏伊勒自1925年起开始观察纳粹活动,以亲身经历与采访手记,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缴获的大量秘密文件、军事命令、私人日记,以及纽伦堡审判席上的供词和证言等,全景式描绘了希特勒德国的历史。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根植于海量历史文献,以无所不包的视角,呈现出阿道夫•希特勒的个人生活全史、纳粹党兴起的历史渊源和掌权过程、德国各方政治势力的角逐、西方大国的外交政策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的转折等历史场景。书中描绘了纳粹德国每一项重大决策、每一次重要行动的制定过程与行为细节,生动地塑造出戈林、戈培尔、希姆莱、德国军中刺杀希特勒的军官施陶芬贝格、英国前首相张伯伦等一大批地位、性格迥异的正反面人物,不仅忠实还原了历史事件,更对人性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展示与挖掘。作者威廉•夏伊勒以亲身经历的独特视角、新闻写作练就的出色文笔,以及对素材的深耕细读,为这部历史著作注入了生动而真实的生命力。

————————

我们时代的历史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纽约时报》

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记述客观,论断公正,结论无可辩驳。

——休•特雷弗-罗珀

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

东京创元社出版了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我对这本书入了迷,还有他的《柏林日记》。

——村上春树

一本使我的人生转折的书。

——葛剑雄

对国际体系、国家间竞争冲突和合作有了一个纵向认识,对欧洲特别是德国历史有了一些新的感受。

——周雪光

我上大学读的第一本书。

——俞敏洪

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与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同时进入我的视野,他们都揭示了记者型的历史写作的迷人之处——个人经验与历史事件的交融,历史不再是存于布满灰尘的档案中,而是与你一起呼吸、饮酒、恐惧、茫然……

——许知远

《第三帝国兴亡》,虽然不是小说,但它刺激、原味,仍然可以使人通宵达旦地读下去。

——二月河

————————

“忘掉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 史上最畅销的历史类读物之一,史学通识教育入门读本

● 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凯里-托马斯非虚构图书奖

● 翻译家董乐山领衔翻译,教科书级别经典译本

● 首次收录近200张珍贵历史照片,图文对应,全景式展现历史真实场景

● 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地图8张,拉页装订,深刻了解第三帝国历史全貌

● 对照英文原版,全新修订译文,地名、人名按照通用译法统一

● 印制工艺精良,书名烫红,1828页上下卷锁线装订

作者简介

威廉•夏伊勒(William L. Shirer,1904—1993)

美国作家、记者、历史学家。曾供职于《芝加哥论坛报》、《先驱论坛报》、环球通讯社、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知名媒体。他曾在欧洲工作、生活了十几年,目睹纳粹德国兴起和衰亡的全过程。战后,夏伊勒结合亲身经历与大量第三帝国原始档案,创作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柏林日记》《第三共和国的崩溃》等十余部历史作品。

【威廉•夏伊勒主要年表】

* 1904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 1925年,21岁的威廉•夏伊勒靠在一艘运牲畜的船上打工来到欧洲,从此一待就是15年。

* 1925年,成为《芝加哥论坛报》的欧洲特派记者,报道欧洲、近东和印度的事件。在印度成为甘地的好友。

* 1933年开始报道纳粹德国,包括萨尔区回归德国、莱茵兰军事行动等。

* 1934—1940年期间在纳粹德国生活、工作。

* 1934年,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爱德华•R.默罗(后为美国新闻署署长)邀请成为“默罗新闻队”的一员,后成为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力记者团队,对改变美国民众的“孤立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

* 1938年3月11日,德国强并奥地利,夏伊勒是唯一在维也纳的美国记者,为了报道独家新闻,他从维也纳经柏林飞到伦敦,发出了报道。这次报道产生了日后新闻报道常用的综述新闻模板,被沿用至今。

*在第三帝国亲历过的重大历史场合:《慕尼黑协定》签订现场;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被吞并;战前多次在柏林参加希特勒的演讲和纽伦堡游行;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投降之际,德国官方本来命令所有记者回到柏林,但是夏伊勒巧妙地逃开监视来到签署协定的场外,在距离希特勒50码的近距离写出了报道,在6个小时之后德国的官方公告才发出。

* 1940年,柏林局势紧张,夏伊勒获悉盖世太保正在罗织间谍罪给他,因此在12月他与家人离开了柏林。他5年来每天都在日记中记录纳粹德国发生的事件,这些日记和笔记被偷运出德国,后来成为他写作《柏林日记》的重要来源。

* 1945年,返回柏林报道纽伦堡审判。

* 1960年出版《第三帝国的兴亡》,出版当年在美国售出200万册,第一年加印20次。

*著书17册,14册非虚构历史作品,3册小说作品。

目录信息

前言
第一编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
第一章 第三帝国的诞生
第二章 纳粹党的诞生
第三章 凡尔赛、魏玛和啤酒馆政变
第四章 希特勒的思想和第三帝国的根源
第二编胜利和巩固
第五章 取得政权的道路:1925—1931年
第六章 共和国的末日:1931—1933年
第七章 德国的纳粹化:1933—1934年
第八章 第三帝国的生活:1933—1937年
第三编走向战争的道路
第九章 开始的步骤:1934—1937年
第十章 决定命运的奇异插曲:勃洛姆堡、弗里奇、牛赖特和沙赫特的倒霉
第十一章 德奥合并:强夺奥地利
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
第十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再也不存在了
第十四章 轮到了波兰
第十五章 纳粹-苏联条约
第十六章 最后几天的和平日子
第十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第四编战争:初期的胜利和转折点
第十八章波兰的覆亡
第十九章西线的静坐战
第二十章征服丹麦和挪威
第二十一章西线的胜利
第二十二章海狮计划:入侵英国的失败
第二十三章巴巴罗萨:轮到了俄国
第二十四章形势的转变
第二十五章轮到了美国
第二十六章伟大的转折点:1942年——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
第五编末日的开始
第二十七章新秩序
第二十八章墨索里尼的垮台
第二十九章盟军对西欧的进攻和德国内部刺杀希特勒的尝试
第六编第三帝国的覆亡
第三十章征服德国
第三十一章诸神的黄昏:第三帝国的末日
简短的尾声
后记
致谢
参考资料
索引
附录德意志第三帝国大事年表
纳粹德国政府架构
纳粹德国武装部队领导结构
纳粹德国主要人物小传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柏林已被封锁,帝国已经逃脱不了陷落的命运时,依旧有无数优秀的德意志子弟执着地从机舱跳向已经变成地狱的柏林,宁愿与他们的国家共存亡,为什么?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用无数详尽的数据和事实说明,国家的经济和国家的霸权相辅相成。他叹服于英国在这方面的成功...

评分

柔兆阉茂 其一 《第三帝国的兴亡》 一般而言,我对历史著作的最低要求是真实,真实且客观,如果可能的话,那么让事实本身说话。另外,一定的可读性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部头很大,有几百到上千页篇幅的书,就更是如此。倒不一定文采飞扬,可总得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不是...  

评分

在柏林已被封锁,帝国已经逃脱不了陷落的命运时,依旧有无数优秀的德意志子弟执着地从机舱跳向已经变成地狱的柏林,宁愿与他们的国家共存亡,为什么?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用无数详尽的数据和事实说明,国家的经济和国家的霸权相辅相成。他叹服于英国在这方面的成功...

评分

读完这本书已经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了,不过我还没有想好如何去给这本书写一个合适的总结,这是一本内容很丰富的书,而且能够给我很多的启发。 我认为没有正义的战争,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特别是战争在消耗大量社会物质和生命的角度上。 不过如果抛开上述情况,不可否认的是...  

评分

周末看完了第三帝国的兴亡。第3册看的非常艰难。痛苦的是讲44年企图推翻希特勒的那帮人那一章。周末2天里,经常是看了几页就放下,等会儿才能继续。痛苦因为已经猜到他们的结局。这么好的人,在希特勒的茫茫黑暗中好不容易闪烁的一点点灯光一直坚持着,而仿佛蜡烛的最后一...  

用户评价

评分

有很多历史学家从不同角度并不赞同夏伊勒写作的专业度,不过真的,这是他独特经历和第一手材料造就的真实历史。夏伊勒把那些人物、事件、时刻复活了过来,有血有肉,尤其施陶芬贝格后来刺杀希特勒的经历,悬疑、揪心、惨痛,完全带动人的情感。历史不仅属于学术,也是人性,是情感。那些在至暗年代的每个人的经历,共同构成了历史。高级战地记者的文笔,第一手材料的引用,亲历者视角的还原,读过来酣畅淋漓。这个版本还有实景照片,看到曾经那些热情、狂热、坚定、贪婪、正直、邪恶的脸,真的是看见整个人类的历史。

评分

了解纳粹德国最权威最经典的一本书,从希特勒的出生说起,节奏时而舒缓娓娓道来,时而紧张刺激扣人心弦。多读历史,以史为鉴,人会变得更加睿智。这一本《第三帝国的兴亡》值得读三遍以上。

评分

比小说更狂野的现实真相,一直想了解却又迷糊的历史片段。夏伊勒的作品真是好读不乏味,展现出教科书上的事件背后鲜活的人物

评分

有很多历史学家从不同角度并不赞同夏伊勒写作的专业度,不过真的,这是他独特经历和第一手材料造就的真实历史。夏伊勒把那些人物、事件、时刻复活了过来,有血有肉,尤其施陶芬贝格后来刺杀希特勒的经历,悬疑、揪心、惨痛,完全带动人的情感。历史不仅属于学术,也是人性,是情感。那些在至暗年代的每个人的经历,共同构成了历史。高级战地记者的文笔,第一手材料的引用,亲历者视角的还原,读过来酣畅淋漓。这个版本还有实景照片,看到曾经那些热情、狂热、坚定、贪婪、正直、邪恶的脸,真的是看见整个人类的历史。

评分

夏伊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