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贝托•埃科
Umberto Eco, 1932-2016
欧洲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小说家、符号学家、美学家、史学家、哲学家。
出生于意大利亚历山德里亚,博洛尼亚大学教授。著有大量小说和随笔作品,如《玫瑰的名字》《傅科摆》《昨日之岛》《波多里诺》《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布拉格公墓》《试刊号》和《密涅瓦火柴盒》等。
135篇幽默随笔
跨越10年的犀利调侃
埃科的随笔集,作者从自己在《快报》周刊上开设的“密涅瓦火柴盒”专栏中选取了一百四十篇随笔结集而成,分为八个部分,写法天马行空,内容包罗万象,从时事政治到文学艺术、从环境保护到新兴科技,笔调轻松幽默,极尽调侃讽刺之能事。书名源自一种装有“密涅瓦”牌火柴的纸质小盒,作者习惯在盒子的封皮背面记录短小的随笔或一闪而过的灵感。每篇文章篇幅在两千字左右,短小精悍,配以诸如“注意:本文纯属一派胡言”、“知识分子的首要任务:在无能为力时闭嘴”、“八卦曾是严肃的”等抓人眼球的标题,作者展现了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见解,以冷静、犀利的笔触,从全新的角度来解读这个充满了矛盾和不安的世界,让人捧腹之余,也引发思考。
或许你曾听说过《玫瑰之名》这本小说,或许因为这本小说,你接触了埃科这个名字,知道他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学者和作家。但或许你不知道的是,埃科同样是一位积极参与意大利社会公共生活的知识分子。 有趣的是,我们大多数时候看到的是作为小说家的埃科清醒而冷静的那一面。的确...
评分By 亂 人們大概無法想象,如果沒有小說《圍城》的成功,以及八十年代同名電視劇的熱播,錢鍾書這位學貫中西的大學問家,在今天的普羅大眾中會多少知名度。同理,人們也無法想象,如果沒有小說《玫瑰的名字》的絕佳口碑,以及英國老牌影星蕭恩•康納利主演的同名電影風靡全球...
评分埃科的火柴盒 顾文豪 刊于2009年11月22日《南方都市报》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曾这样评价博尔赫斯: “我将先讲我对他情有独钟的主要理由,这就是我在博尔赫斯那里认识到文学理念是一个由智力建构和管辖的世界,这个理念,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流格格不入,应该说是...
评分不从专业的角度去评判论道埃科的话,他真的是个很有趣的老头,这本<密涅瓦火柴盒>是他从1985年开始给《快报》周刊写的专栏文字,在意大利,密涅瓦火柴盒是一种后皮是白色的可充当便签纸的火柴盒,埃科就是靠这么点地儿记录下来自己的灵光闪现,然后回家慢慢倒腾成一篇篇文章的...
评分《密涅瓦火柴盒》,本书的书名亦是翁贝托•埃科供稿的一份快报的专栏的名子,而这个专栏的名子又来自于埃科作为一个文人特有的习惯。这个习惯好多文人都有,那就是随手记下自己头脑中出现的灵感。比如纪德就随身带着笔记,走到哪写到哪,海明威也是,不过他好象不带纸,只带...
埃科随笔集,第一部埃科作品,爱上了。只能在18、19世纪看到的博学,和不带任何偏见的理智是我们需要的,很多观点都很认同。可能他经历过冷战,对人类的奇葩观点戳破总是那么直接,比如著名的政治正确其实是反向歧视,谁不知道,只是不敢说,结果就是这种保护把双方推向无可挽回的对立,真悲哀。
评分埃科你真的好烦啊(褒义),自身丰富的经历和博学多闻造就了这个清醒睿智洞察一切的埃科,大篇的意大利的政治方面讨论,不了解背景实在不友好,后面一些杂谈挺有意思的,如何笑对死亡,摆脱‘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必须死掉’的心态就是随着年龄逐渐增大,要认为所有人都是混蛋,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另辟蹊径,还有研究历史上的人死亡日期,时事热点点评,〈新闻简报〉和〈社会杂谈〉的结合体,埃科只有一种彻底死亡方式,那就是丢掉他的笔捂住他的嘴。
评分虽然翁贝托的博学、成就广为人知,单本书作为一个专栏的合集也只是一些个人的观点,闲来读读吧
评分埃科你真的好烦啊(褒义),自身丰富的经历和博学多闻造就了这个清醒睿智洞察一切的埃科,大篇的意大利的政治方面讨论,不了解背景实在不友好,后面一些杂谈挺有意思的,如何笑对死亡,摆脱‘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必须死掉’的心态就是随着年龄逐渐增大,要认为所有人都是混蛋,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另辟蹊径,还有研究历史上的人死亡日期,时事热点点评,〈新闻简报〉和〈社会杂谈〉的结合体,埃科只有一种彻底死亡方式,那就是丢掉他的笔捂住他的嘴。
评分聪明博学而不失幽默感,埃科给了我一个惊喜炸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