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索魯( Paul Theroux, 1941— )美國知名旅行作傢、小說傢。1963年大學畢業後,到非洲馬拉維、烏乾達做老師。1968 年,在新加坡大學任教。1970年代初,和傢人移居英國。現定居美國,並仍四處旅行。保羅·索魯著作頗豐,火車旅行文學更是久負盛名,曾榮獲英國惠特布雷德文學奬、托馬斯•庫剋旅行文學奬。代錶作有《火車大巴紮》《老巴塔哥尼亞快車》《英國環島之旅》等。
內容簡介
1986年,保羅·索魯在時隔六年後,再一次來到中國。
他既到瞭北京、上海等繁華都市,也抵達瞭黑龍江朗鄉、新疆吐魯番等疆界邊陲。他走到中國大地上,與各種各樣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園英語角裏練習口語的年輕人、想去做進齣口生意的學生、剛剛經曆過浩劫的知識分子……他用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斷,但也用冷靜、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國人的性格,發現時代變遷下中國人的生活日常與思想變化。
從80年代走來,一路滄桑巨變,但我們當下的搖擺與睏境也都似曾相識。
編輯推薦
★ “現代旅行文學教父”保羅·索魯經典之作,托馬斯·庫剋旅行文學奬獲奬作品
★ 影響何偉等一代旅行作傢的先行者,比《江城》更早的外國人筆下的當代中國
★ 22條跨越東西南北的火車路綫,長達一年的深度之旅,觀察中國大地上的韆百風貌
★ 激蕩傳奇的80年代,在一個 個平凡中國人的生活裏,捕捉時代的發展軌跡
★ 冷靜剖析,也刻薄吐槽,跟隨犀利幽默的毒舌作傢,發現中國人的集體性格與時代變化
獲奬記錄
1989年 托馬斯·庫剋旅行文學奬
推薦語
他是一位瞭不起的記者,總能問齣你心中的問題……他有藝術傢的天分,可以化平凡為神奇。
——《獨立報》
《在中國大地上》記錄瞭保羅·索魯在中國一年的旅行見聞,他在途中極盡毒舌之能……齣於強烈的好奇心,他不停地同陌生人搭訕,比如氣質憂鬱的方先生和登山傢剋裏斯·波寜頓。但最重要的是,這本書讓也我們更加瞭解作者本人——如果你想足不齣戶就遊遍天下,他就是你最理想的旅伴。
——《星期日泰晤士報》
這不是遊記,而是深入、細緻地觀察和記錄下1980年代中期劇變的中國。作者堪稱何偉的先驅和師傅。跨越東西南北行程、獨特的視角和冷靜的分析,超越迄今絕大多數國人。
——豆瓣網友
作者:赋格 原文发表于《燕京书评》 “看来他不喜欢中国” 2005年10月,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线贯通。2006年7月,这条“天路”正式通车运营。其间近一年里,我无数次在各种报章杂志上看到同样一句话: “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
評分热爱旅行文学的读者,大概没有人不知道保罗·索鲁,而熟知保罗·索鲁的人,应该都知道本书。1983年,作者出版了《船行中国》(Sailing through China)一书,记述自己乘船沿长江游中国的经历,在那本薄薄的小册子中,他形象地描绘了中国社会在历经浩劫之后求新求变的氛围,引发...
評分撰稿 | 赋格 「“看来他不喜欢中国”」 2005年10月,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线贯通。2006年7月,这条“天路”正式通车运营。其间近一年里,我无数次在各种报章杂志上看到同样一句话:“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
評分从来不记作者名字,但也不妨碍看了一页就知道自己此前看过他的书。曾经一气买了三本,但是对地理一无所知的我,对那些地名无感,被绕的头疼,就放弃了。这本书地方都熟悉,尤其是他到过烟台——威海正是那一年才从烟台独立出来的,所以都可以看得下去。。 这个人对人过度利用的...
評分01 在旅行文学里的“寻根” 这本书的故事发生在 1986 年。这一年,几乎就是“火车旅行文学”代名词的保罗·索鲁第二次来到中国。用一年的时间,坐二十多趟火车,他走遍了中国的东南西北。 六年前,他曾经坐船延长江而下,这趟旅行被他写在了《船行中国》里。这本书并未在国内出...
我喜歡他的文筆和觀察視角,是旅行更像是人間觀察,裏麵很多的過客,很多路人的講述,就是這些一點一點拼湊齣一些更真實的80年代的中國,拼湊齣那時候不同地方的人的思想。不在此山中就不必受此山的規矩所束縛。
评分你從未讀過的船新簡體字譯本,譯筆流暢,裝幀精美。據說譯者還是cuhk的知名美女呢!
评分綠皮火車懷有情結的我一路跟著保羅·索魯的步伐停不下來地閱讀。他是一個令人討厭的那類旅行者,很難被西方人想象齣來的景點和異域風情興奮,更不是好騙的“老外”,而是像個冷酷的吸塵器一樣,搜羅一路上遇見的人和事,敏銳、批判地洞察,批評瞭大城市在進程中的粗暴和丟失身份——嘈雜、分貝大、擁擠、骯髒、粗糙、活力、狂亂、美麗、恐怖。對鄉野情有獨鍾,但作為中國讀者我並不會被冒犯到,而是通過他的觀察更加懂得瞭自己生活的土地及其背後的邏輯。他在中國的第二次旅行在1986年,那是我們這一代人沒有記憶的80年代,即便在中國的文藝作品中也不能如此紀錄片式地瞭解真相,抓住途旅中的瞬間,隻有眼前的所見所感是最珍貴的。讀完這本書我更想念綠皮火車瞭,便捷讓我們的觀察力衰退,不能很好地認識世界。
评分一名中國司機僅僅射殺一隻鳥,保羅·索魯就義形於色,這司機在他看來就跟西方殖民者眼裏的非洲土著一樣瞭。 他不惜筆墨惟妙惟肖寫中國人的笑、吐痰...他們如何邋遢、虛僞、狡獪、膽怯,他怎麼就看不到中國老百姓的平和、善良、可愛、頑強的一麵呢,至少我在文中看到他寫的各色人等其實都是很好的,可他總要醜詆一番方罷——那個方先生被他臭得可不輕。不同於何偉,何偉筆下的村民、小商販、官員、打工妹就總是充滿溫情。 在整個旅途中,保羅始終以西方文明人自居,既帶有成見,他眼裏看到的就不是客觀的。 我不是說他寫得不準確,但準確不代錶客觀。他的寫作就跟照片一樣,非常準確,不過照片攝取的隻是瞬時的東西,它看不到曆史,也看不到未來。
评分我喜歡他的文筆和觀察視角,是旅行更像是人間觀察,裏麵很多的過客,很多路人的講述,就是這些一點一點拼湊齣一些更真實的80年代的中國,拼湊齣那時候不同地方的人的思想。不在此山中就不必受此山的規矩所束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