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允和,1909年生,当代著名昆曲研究家。能写曲、填词、亦工诗。原籍安徽合肥,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苏州。上海光华大学毕业。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1956年与俞平伯创立北京昆曲研习社,编辑《社讯》并演出昆曲剧目多种。写有诗词近百首,散文多篇。出版《书的故事》、《多情人不老》,并自编家庭刊物《水》本书是她绝大部分散文的结集。
《曲终人不散》作者张允和生于合肥名门世家,其曾祖张树声跟随李鸿章打仗出名,是著名的淮军将领,官做到了直隶、两广和两江总督。 张允和有姐弟十人,受其父张武龄的影响,从小都接受中西文化的教育,后各有所成。其中四姐妹(大姐元和、二姐允和、三妹兆和、四妹充和)又都与文化名人结姻缘,因而更加闻名中外。她们的夫婿依次是昆曲艺人顾传玠、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著名作家沈从文和汉学家傅汉思。 张允和写自己及其家事的文章,散见于她和兄弟姐妹合办的家庭杂志《水》、几本旧作和与丈夫周有光合著的集子里,未曾集中出版过。今年是张允和逝世六周年和冥寿一百
名家名作,少有的精致装帧,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了
评分书中有一篇《不须曲》中写:我们不敢唱昆曲,连笛子都没有人敢吹,已经有十四个年头了,时间是1978年。初看时疑惑,怎么会不敢呢?敢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又看允和的《昆曲日记》其中时间分为了两段1956-1959和1979-1985,中间有二十年空缺,正好包含了那所谓“不敢”的十四...
评分张允和是著名的“合肥四姐妹”中的“二姐”。四姐妹分别是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名字里都带有“两条腿”。感觉张允和也是四姐妹中最美的一位。张家是与李鸿章家族齐名的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名门望族。张允和的父亲张武龄是一位受新思想影响的教育家,与蔡元培、蒋梦麟等当时许...
评分“艰难中不失优雅风度,平淡中尽显大家气质。阅读张允和文集, 让时光在优雅和美丽中回旋。” “张家四姐妹"的名声很大,美女加才女,提起的人都是赞不绝口。四姐妹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是三姐张兆和,当然是因为沈从文。如果你曾被沈从文清新脱俗的文章所打动,我不相信你不...
评分1.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 2.“窦干干,窦大姐,你认得多少字呀?”她说:“西瓜大的字我识得一担。” 3.粉墙黛瓦幽美雅静,此景只应天上有、梦中有、书中有、戏中有。 4.淡淡长江水,悠悠远客情。落花虽有恨,坠地亦无声。 5.梦到长安人未到,点滴黄昏次第愁。 6.“...
#1909/7/25-2017/7/25 纪念张允和先生108周年诞辰# 张先生文字挺有感觉的,至老尤能写出童心未泯的感觉。可惜这本书编得不好,收的文章信息重复度太高了。
评分蓝蓝的天 甜甜的水 飘飘的人 软软的石头 温柔的笔触 可惜昆曲部分太少了 难回味
评分读完流动的斯文,来读这个,这本是从图书馆借的。大家都在说允和和周有光的爱情是多么有岁月的美好,然而我感觉允和完全也可以说是被婚姻耽误了的,允和自身的才气与底蕴真的可以走的更远,婚后丈夫忙于工作常常不在身边,她肩负起了家中的日常琐碎的责任,慢慢失去自己耀眼的光辉,是这样才成就了周。
评分比起周有光的逝年如水 经历太寡淡了 一直活在虚拟世界的赶脚
评分像合肥张家这样的大家族,现在不可能存在了。当然,女人也解脱了。不会再16年生14胎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