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扎尔•纳菲西(Azar Nafisi)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客座教授、对外政策研究院的对话研究项目负责人。曾在伊朗的德黑兰大学、自由伊斯兰大学以及阿拉美塔巴塔拜大学教授西方文学。1981年因拒戴头巾,被逐出德黑兰大学。1997年,从伊朗到美国。
纳菲西因为《在德黑兰读<洛丽塔>》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她所获得的奖项还包括克里斯托弗•戈勃朗基金会国际思想与人文奖、东与阿冯尼•弗雷泽人权奖、伊丽莎白•安•斯通勇敢女性奖、 美国移民法律基金会移民杰出成就奖、俄克拉荷马大学杰出校友奖等。蒙特霍里约克学院、斯腾山大学、戈切尔学院、巴德学院、以及拿撒勒学院等多个高校均向她授予了荣誉博士学位。
纳菲西的文章广受欢迎,多见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以及《新共和》等著名媒体。著作另有:《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以阅读来记忆》《反地域:纳博科夫小说的批评性研究》《比比和绿色的声音》《想象共和国》等。
Coulter, Ann
30/07/2017 Azar·Nafisi的《我所缄默的事》篇幅不算长,为了不再习惯性阅读中断,爆肝读完。作者的族裔性别使我先入为主判断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的书,虽然我此前从未听说过纳菲西的名字,也不知道她的《在德黑兰读洛丽塔》曾常驻nyt的畅销书榜。 书本类似于家族传记,作者作为伊...
评分很难说阅读《我所缄默的事》时究竟哪一样更让我震动:作者剖析自己及家人的坦诚勇气,还是一夜倒退的伊朗竟与当下有偌多相似。 作者阿扎尔·纳菲西是美国大学的文学教授,少年时离家在欧洲读书,后来回到伊朗任教,但因为拒绝佩戴头巾上课被赶出德黑兰大学。几年前国内出版了...
评分文 / 王扬 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伊朗曾经像美国一样,酒吧、咖啡馆、电影院、赌场,时髦的女星,开放的画报,让人恍如置身好莱坞。只是在“伊斯兰革命”以后,这些才被一扫而光,清规戒律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不了解这个国家的人,可能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黑色面纱之下...
评分跳过作者的第一本《在德黑兰读洛丽塔》,直接读了这一本,阅读时,很容易被作者的文字和语言打动,听阿扎尔婉婉道来自她母亲父亲出生直到她离开伊朗,母亲父亲接连去世这一段时间她的成长,伊朗历史变动。那些在她身边发生的事塑造了她,不管是她怨恨的,还是她喜欢的。但这只...
评分文 采访/罗四鸰 2001年9月11日,纽约。当飞扬的尘埃在世贸大楼双子塔旁落下,一位不知名的妇女从尘埃中走出来,满身疲倦,向守候在那里的记者问:“为什么?” 2015年的《查理周刊》事件和ISIS国的兴起,让这道难题越发变得沉重。 为什么?十多年来,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that's it
评分that's it
评分that's it
评分that's it
评分that's i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