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江湖

文學江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鼎鈞

筆名方以直,山東省臨沂縣人,民國十四年四月四日生。抗戰末期棄學從軍,三十八年來台,曾任中廣公司編審、製作組長、專門委員,中國電視公司編審組長,幼獅文化公司期刊部代理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人間」副刊主編,美國西東大學雙語教程中心華文主編。現旅居美國專事寫作。

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圖書著作金鼎獎(《左心房漩渦》,也是獲獎最多的一本),台北中國文藝協會文藝評論獎章,中山文化基金會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吳魯芹散文獎。1999年《開放的人生》榮獲文建會及聯合副刊評選為「台灣文學經點名著」。2001年,獲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傑出華人會員」獎牌、同時獲此榮譽的尚有琦君、夏志清、鄭愁予。

出版者:爾雅出版社
作者:王鼎钧
出品人:
页数:508
译者:
出版时间:2009-3
价格:104.00元
装帧:平裝
isbn号码:9789576394768
丛书系列: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
图书标签:
  • 王鼎鈞 
  • 回忆录 
  • 台湾 
  • 传记 
  • 王鼎钧 
  • 文学 
  • 文學江湖 
  • 台湾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自二○○五年《關山奪路》出版後,大家引頸企盼的第四部回憶錄----《文學江湖》終於出爐了。隱地說:「鼎公的書,從一九四九寫到一九七八年,將近三十年的時光,正是我的鼎盛年華,他把我的時代拉回來,不同的是我在地上走,他彷彿走在地層下……我在他書中因此看到了更深層冷酷的世界。」

2009.03.15 中國時報「書人物」:《文學江湖》壓陣 王鼎鈞回憶錄4部曲完工 (記者林欣誼)

4部回憶錄共寫了17年,這位後生晚輩心目中文學成就與一生經歷均不凡的資深作家,他的人生就是歷史,而他的歷史,也是文學。

王鼎鈞寫回憶錄,一寫寫了17年。17年來,他人在紐約,回憶之筆從大陸江山細細追索到台灣──《昨天的雲》寫山東故鄉幼年;《怒目少年》著墨抗戰時的流亡學生經歷;《關山奪路》則寫內戰遭遇;台灣卅年生活,因篇幅所限只取「文學」 來寫,輯成《文學江湖》(以上皆爾雅)近日出版。

自1978年移居美國至今30年,這段生涯卻沒有在4部曲的範圍內。王鼎鈞篤定地說:「我不想再寫了。當年離開中國大陸,踏上基隆碼頭,我的感覺像再生;後來移民出國,走進美國海關,我的感覺像死亡。」再追問,王鼎鈞卻不答了,一如他筆談寫下的文字,簡省精準,字字留有餘味。

受胡適影響 小人物也能寫傳

王鼎鈞已高齡84,寫作生涯逾60年,散文境界臻於化境,是許多後輩創作者心中景仰的名家大師。從雋永的散文到闡述哲理的人生三書,王鼎鈞自謙:「我是職業作家,這個也寫,那個也寫,被動的成分居多。」但45歲後,他爭取自主:「《碎硫璃》近似『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左心房漩渦》如一場熱病。晚年出了詩集,我好像70多歲生了個孩子,很高興、也很窘。」

一度王鼎鈞也想寫長篇小說,題目都想好叫「遺囑」,講台北一個外省老翁,把一肚子想說的話寫下來,留給還沒長大的小孫子看。後來,寫小說的因緣未到,王鼎鈞又謙「我只能寫出很壞的小說」,於是改用回憶錄的體裁負載今生的閱歷和思考。

「我幼時讀沈從文的自傳就有了『效顰』之心,後來讀到胡適主張小人物寫自傳,受到更大的鼓舞。」他自述寫回憶錄的心情是「與人分享」,還以「珍珠不是蚌的私產」這句話勸朋友寫,打動了好幾個人。

少小離家 回憶是為了忘記

王鼎鈞14歲起離家、離鄉,24歲離開大陸來台,「疏離失根的感覺已非一日,那是我今生感情的一部分。」但回憶一生,不是一揮而就的工程,如《關山奪路》寫了整整10年,《文學江湖》也花了4年,他說:「我就像畫油畫,一面畫一面修改,有時找到新資料,要改動,有時換句法,調整穠淡疏密。因為牽髮動體,有時為了加一段,要修改全篇。」而《文學江湖》則是遭遇最複雜、撞擊力最大,因而最難寫的一部。

回憶往事,面對的除了自己,還有讀者嗎?鼎公豁然回答:「夜鶯唱歌,怎能確定唱給誰聽,山花盛開,怎能預期開給誰看。我寫給一切人看,沒設任何前提,我不選擇讀者,讀者選擇我。」

讀這4部曲,最好在桌邊放上一杯熱茶,隨著煙霧冉冉飄升,靜靜地、慢慢地讀,因為鋪展眼前的是一部格局廣闊的歷史,顯現的是一位老者的智慧。「寫回憶錄不能只寫自己,要寫出眾人的因緣。」王鼎鈞說:「我很想以當年的我表現當年,但我做不到,我只能以今日之我詮釋昔日之我。」

歷史如雲,他抬頭看過

記憶從來不是問題,而是需要多大的節制──儘管記憶猶新,加上筆記、剪報、上網、圖書館以及買下的五、六百本書,下筆時如臨其境,但王鼎鈞很自覺:「我不能把文學作品弄成我個人的紀念冊?」同時又帶著無限蒼涼:「寫回憶錄是為了忘記,彷彿自焚的過程。」

在王鼎鈞的言談之中,這層滄桑之感總是淡淡縈繞,他曾說:「內戰結束前夕,我的人格已經破碎。」《關山奪路》寫國共內戰的煙硝戰火,正是他所遭受的摧毀過程。他感慨道:「我的人格由孔子學說和基督教義塑成,戰爭是對他們那些大經大法的否定。」後來他在國外接觸聖嚴法師與佛教,才走出困境,完成晚期作品,「但我是基督徒,信仰並未改變,我對牧師說,六經皆我注腳。」

「歷史如雲,我只是抬頭看過;歷史如雷,我只是掩耳聽過。」人稱「鼎公」的王鼎鈞總是對自己消減再消減,但4部回憶錄,他悠悠地寫,寫出的豈止是他個人而已,而是他藏身在其中的一整片樹林、一整面天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上一本还是在15年9月18日看的,花了两年多终于把这四本书看完,觉得最精彩的还是讲国共内战的第三部关山夺路。不知道横版和竖版两种不同的排版方式下一页纸容纳的字数会差多少,但从页数来讲可以看到的是关山夺路一书国内版有278页,台版有四百多页。 第三部里作者花了很多笔墨...  

评分

评分

评分

先是看了齐邦媛老师的《洄澜》,其中收录了王鼎钧先生的一封信,其中提到了他的作品《文学江湖》,当时看到便兴趣盎然的淘宝起来。后又发现《文学江湖》是作者回忆录四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只得通通买了,一本本按顺序来。 终究读文学少,竟没有听过王鼎钧的名字,一翻书便感叹...  

评分

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 读完王鼎钧这四本回忆录 回忆的云初见十分惊艳 叙事清淡如云 有些事一笔带过 若影若现 却叫人好得琢磨 而第二部开始 文笔转为实录 虽然更为详实 但却如看史料一般 少了许多生动。但依旧是好书,文学价值之外,让人更可窥探这两岸历史: 有几度叫人感慨几近...  

用户评价

评分

最早知道王鼎钧先生是从他的散文经典三部曲《人生三书》,当时印象不深,不经意看了这本书后,越看越发觉,49年后两岸文人心路何其相似!也发现鲁迅,郭沫若,老舍等大文人至今被政治和学术所鼓噪争鸣,撕扯不清,是有其统治文化背景的。书中也提及了张道藩和胡适等大人物,也写到了”反共作家“张爱玲,以及很多文人墨客,媒体达人,隐地等出版界前辈,这是一部了解台湾解严前报刊,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文人生态的一部佳作。虽然王先生笔下的历史是40多年前的台湾人事物,但是很多内地年轻人足可以通过这本书一探那段白色恐怖背景下的文人生活,工作和心路历程。鼎力推荐!

评分

第三部像激流翻滚,第四部如静水流深

评分

只最后一篇稍得我心

评分

第一次知道“山东流亡学校烟台联合中学匪谍组织”冤案

评分

昨天,我刚刚把王鼎钧的第四本回忆录《文学江湖》读完,这本书写的是他在台湾三十年的岁月,我觉得写得非常好。早在读第一本回忆录《昨天的云》时,我就已经成为鼎公的粉丝,现在则更对他赞叹不已。我膜拜的,不仅仅是他的文笔,还有他的见识。相比他的同时代人,他显然看得更细,想得更多。我建议大陆的朋友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因为你可以了解一个你以前不太清楚的台湾;我也建议台湾人尤其是本省人来读一读这本书,因为你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你本来很熟悉的社会。在我看来,王鼎钧回忆录的视角很有典型性,他的经历代表了上世纪整整一代中国人面对历史的大变动大离散时的迷茫、选择、困窘和坚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