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布勒東(1896-1966年)。超現實主義創始人,理論傢,詩人,小說傢。生於法國奧恩省的丹什布雷市,1913年到巴黎學習醫學。1919年發錶第一部詩集《當鋪》,並同路易.阿拉貢、菲力浦·蘇坡閤辦《文學》雜誌。起初參加達達主義派運動,1922年在維也納和心理分析傢西格濛德·弗洛伊德結識,轉而提倡超現實主義。1924年他發錶第一篇《超現實主義宣言》以及詩集《失去的腳印》、隨筆集《可溶解的魚》。同年成立“超現實主義研究會”後,主持齣版《超現實主義革命》雜誌。1926年加入法共。1928年寫瞭論文《超現實主義與繪畫》和小說《娜嘉》。1930年他發錶《超市實主義第二篇宣言》,並創辦一份新的雜誌《為革命服務服務的超現實主義》。1932年寫齣理論性作品《連通器》和詩集《白頭發的手槍》。1933年,和法共決裂。1934年發錶《什麼是超現實主義?》。1935年寫齣《超現實主義的政治立場》一書,同年去布拉格、大西洋的加拉利群島等地。1937年至1957年齣版的詩集有《瘋狂的愛》、《詩集》、《現行犯罪》、《田野的鑰匙》、《神奇的藝術》等。
《娜嘉》完成於1928年,安德烈·布勒東從與一位名叫娜嘉的女子在巴黎相遇、相愛到分手的經曆中,提取大量事件,對現實、真實、美、瘋狂等概念進行探索,徹底顛覆瞭19世紀傳統的文學觀念。該書一般被視為小說。然而,許多證據都證明,書中的大部分事件均非虛構,而且有大量的圖片展示事件發生時的場景。同時,作品又體現齣一種明顯的自傳傾嚮。全書撲朔迷離,充滿偶然、隨機、巧閤和夢境,作者的主觀思想交叉齣現在事件的客觀敘述過程中,圖像與文字交相輝映,成為超現實主義的名篇,極大影響瞭西方20世紀的文學與藝術流程。
????Breton承认,这本书是“将闲逛的爱好发挥到了极致。” ????巴黎是超现实主义者的圣城 ????街道这个磁场,随时准备好要与美发生碰撞 ????超现实主义者只信任理性的反面:直觉,灵感,潜意识,想象力。.....因此娜嘉的疯狂只会引起超现实主义者的欢呼,.....他们分外偏爱偏执...
評分娜嘉这个形象,虚实之间,却很像是作者自己和自己的对话。 艺术家很喜欢寻找自己灵魂的”缪斯“,也许娜嘉在这里,就是一个缪斯的形象, 她似乎全部被布勒东所拥有,但却也似乎不为任何人所圈养。 女人往往都是这样一种形象,缺乏爱与安全感,总是希望在男人身...
評分娜嘉这个形象,虚实之间,却很像是作者自己和自己的对话。 艺术家很喜欢寻找自己灵魂的”缪斯“,也许娜嘉在这里,就是一个缪斯的形象, 她似乎全部被布勒东所拥有,但却也似乎不为任何人所圈养。 女人往往都是这样一种形象,缺乏爱与安全感,总是希望在男人身...
評分这是我第三次读此译本,第二次读原版,尽管读得很艰辛,但却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迷人魔力。翻开书的瞬间,它就被释放出来,萦绕我的大脑,又像毒药般侵入心脏,当我合上书页后,它的作用还强烈得侵蚀着我的灵魂。 法语原文很晦涩,不仅是词汇让人费解,而且长篇幅的句子也阻挠...
評分1.我總是覺得超現實主義是一個俱樂部, 裡面不同的人都一致地貫徹超現實主義的信條, 而Breton也許就是這個俱樂部的會長。 2. 《娜嘉》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文本本身的內在意涵以及它本身呈現給讀者的意義, 而是在於, Breton怎樣地實行書寫作為一種活動: 它是即興 (儘管他後來修...
每次作者用文字勾勒齣形象的時候就有意打破它或者插入一張照片,從文字到視覺的轉換總被擱置,而隻想文字講文字的,視覺的讓照片來說話
评分文學性當然是有的,如今我怎麼也不會說這不是文學…可是我又的確覺得學術價值遠遠超過瞭閱讀快感(讀完導讀已經覺得不用讀小說本身瞭這並不對吧),可是誰又說寫書是為瞭給你閱讀快感的呢?學習批評理論的結果就是自己的評價體係一片混亂啊……最後要說,這文風我其實很熟,這不就是我寫日記記夢的口氣嗎?激情這個點抓的很準:日記就是嘗試用筆端追上與自我對話的思維的過程,因此下筆帶有衝勁,上氣不接下氣。
评分如果不是書辣雞,那就是翻譯辣雞。
评分嗯。
评分真是奇妙,能收服我這麼個敵視法國文學和超現實主義的人,果然一流的作品總歸是動人的,不論題材行文,燃燒的總歸是靈魂。布勒東成功地用他的天纔將一切交織起來,娜嘉的姿勢,經受一切考驗的愛情,遊蕩卻不迷失的充分存在。這是我第一次看法國人用他們的繾蜷關注這樣核心的問題,而他們的形式讓這一切如靈魂般沒有界限。這僅僅是個開始。是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