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一座座“高原”组成,每一座高原都将不同的主题构成错综复杂的网络,这些主题则与众多学科关联在一起。德勒兹和加塔利将艺术、数学、地质学、生物学、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动物行为学、文学、音乐、政治理论、经济学等学科的资源转变、折叠,在此基础上,概念的地壳不断隆起,形成了稳定的地标——高原。散布于书中的“根茎”式的思维方式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的,因为它已经触动了建筑、文学、舞蹈、电影、新媒体等众多非哲学领域的琴弦。
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1925-1995),法国哲学家,1925年生于法国巴黎,1944年就读于索邦大学哲学系,1957年被任命为索邦大学教员,后来任教于里昂大学和巴黎第八大学,1987年退休。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1995年去世,他写了大量关于哲学、文学、电影的文章。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1):反-俄狄浦斯》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尽管他曾自称为“纯粹的形而上学家”,但他的作品影响了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包括哲学、艺术和文学理论,以及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思潮。
费利克斯·加塔利(Félix Guattari,1930-1992),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著有《精神分析学与横贯性》《分子式革命》《机器无意识》等。1969年,加塔利与德勒兹相遇,决定进行合作,他们合著《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1):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什么是哲学?》等作品。
D&G的文笔,想象力和原创性都非常出色,读起来就像看小说一样,其中提出的许多概念在我们晚期资本主义时代尤为显著,其对资本主义的基本判断感觉仍然是非常正确的。感觉D&G做的事就是在不断拓展左翼(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边界,但一直坚持左翼的反资本主义,反威...
评分根茎 一种想象和比喻的密度,去中心化的弥撒 一种介于小说与哲学间的文体,读起来轻松愉悦,散发着文之快感。但仔细读起来,似乎有点泛泛而谈,也许这就是法国哲学的通病。说白了,书中很多精彩的地方其实就是用了当时比较新的数学和物理学的理论思想。 p312 罗马人与游牧战士...
评分 评分曾经有一个广阔而繁荣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奇异之树 某一天一场灭顶之灾降临到了这里 这些树全部被焚毁 化作沉淀物深埋在土壤里 或许是天作之合 若干年后这里进行了一场地质运动 板块与板块进行碰撞 地层与底层交叉互叠 隆起了一座高原 就在这时 来了两个小伙伴 一个叫加...
评分提笔给这部旧译作写点文字,真的是有些万般惆怅的感觉。初版是在十多年前问世的,与如今相比,不仅时光荏苒,世事变迁,而且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境和体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年初识德勒兹和当代法国哲学时的狂喜和憧憬,现在已然冷却许多,唯有那份对于哲学的执着和追求,...
请区分清楚姜宇辉和姜志辉,再评价翻译!
评分给姜宇辉老师比心!
评分请区分清楚姜宇辉和姜志辉,再评价翻译!
评分请区分清楚姜宇辉和姜志辉,再评价翻译!
评分给姜宇辉老师比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