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消费社会学者三浦展将日本消费史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消费时代的特征是中产阶级的出现与消费的萌芽,第二消费时代的特征是以家庭为核心,第三消费时代的特征是以个人为核心。到了第四消费时代,人们意识到消费不是用完就扔的浪费,不是无尽疲惫的消耗,而是自我充实;人际链接带来的愉悦更是超过商品本身带来的短暂满足感继成功预测第四消费时代后,三浦展再次预测第五消费时代即将到来。届时,人们的孤独感加剧; 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化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方式。本书对消费社会演变及未来趋势的分析,对企业把握市场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浦展继消费领域现象级畅销书《第四消费时代》全新力作!敏锐洞察消费新趋势。
详解110年消费史,蕴藏商机,企业家、经营者了解市场的决策指南。
用海量的调查数据说话,一本年轻人消费白皮书。附录提供10个共享消费社会案例集。
第五消费时代提前到来,在“孤独社会”中获得爱与链接,可续性生活方式的启示。
[日]三浦展
被誉为“日本消费社会研究第一人”。1958年生,1982年毕业于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部,1986年成为市场营销杂志《穿越》( ACROSS)的主编,1990年进入三菱综合研究所,1999年成立文化分析研究所。在研究消费、城市问题等基础上提出新的社会改造方案,主要作品有《第四消费时代》《下流社会》《极简主义者的崛起》等。
所谓“第四消费时代”是三浦展提出的概念,他观察日本的消费趋势变化,提出了以大为美、以拥有为幸福的第二消费时代,和以个性化为目的、偏向感性消费的第三消费时代,还有如今与第三消费时代重合的第四消费时代。第四消费时代的主要特点是人们更倾向于向内寻找幸福、注重环保...
评分《第4消费时代》中文版的第一版2014年出版,2017年本书第五次印刷。我想,如果是3年前读到这本书,感受是否会与当下非常不同? 2015年初写方案的时候,曾引用了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一段话“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转眼来到2017年...
评分小林是一位在上海陆家嘴工作的白领,上班四年多,每天工作到八九点,披星戴月回到出租屋里,洗个澡、睡一觉,又要去赶新一天的地铁。她犒劳自己的方法,就是购物,去陆家嘴的商场里买新衣服、护肤品,每年还能奖励自己一两个大牌包包,在把心心念念的东西抱回家的时候,她才觉...
评分小林是一位在上海陆家嘴工作的白领,上班四年多,每天工作到八九点,披星戴月回到出租屋里,洗个澡、睡一觉,又要去赶新一天的地铁。她犒劳自己的方法,就是购物,去陆家嘴的商场里买新衣服、护肤品,每年还能奖励自己一两个大牌包包,在把心心念念的东西抱回家的时候,她才觉...
评分《第四消费时代》书评 社会悄然改变,不知不觉中,被奉为企业生命的"产品品质"地位被削弱,是什么取而代之了? 有这样一个群体在悄然兴起。他们买衣服,买日用品开始选择优衣库,无印良品,这些人不崇尚高端品牌,不追求时尚光鲜,不彰显个性特殊,只想要回归自然,平和...
日本这几年探讨不婚、孤独、低欲望的书不少,但是从消费趋势为切入点的似乎就是三浦展一直在更新这个系列。看到日本版书的时候就挺期待的,这本出版之后就买了。第四消费时代这个概念当时在国内还算风靡,倾向大自然、倾向手工制作、倾向建立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在国内算是一种趋势,但小众。共享住宅、共享护理这些理念是三浦展认为应对老龄化的市场方式,但是感觉挺理想化的,在国内的可行性也有待时间证明。不知道有没有经营者考虑一下。
评分对消费时代的分类和进入的时间有待讨论,日本此类书籍的意义是找到一些共同的规律来推测中国的未来。疫情之后,从社会经济数据以及社交媒体趋势来看,人们的欲望下降了,这被中国媒体称为“消费降级”,这种现象非常类似于书中提到的消费时不再重视身份的区分(奢侈品和昂贵的品牌没有市场,找到各种替代品和阿里巴巴工厂店),作者定义这个变化是消费的进步,中国的“消费降级”太充满贬义了。
评分写的是日本社会,当下国内也有类似场景
评分第五消费时代的说法有点言过其实,重点探讨的还是“再生活化”,也就是更身体化的 “魔法消失”的世俗生活。元宇宙和虚拟,不足为惧,人还是要饿,要排泄,要真实情感。人很孤独,但晃晃悠悠,又凑到了一起,荒漠看起来寂寞,却又有另外的希望。
评分附录中代表第四消费时代的案例从描述上确实符合“再人格化、再生活化”的特征,突出了民众对于“重视共享,不需要什么金钱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价值回应,但其中抽离了政策支持、公益性等关键议题,所提到的“珠宝、鞋履设计师”及速写、造型、针线活、料理教室、木工、咖啡房等业态基本是高福利社会才具有的游刃有余的松弛,近似《杀死一座城市》中的街区缙绅化和不平等,倒显得作者具有他自己指控现代人常有的低认可的“虚伪的宽容”:不亲自制作需要的东西、不采取行动参与生产都不要紧,知道这么做是对的就好了。毕竟他对第五消费时代“去人格化、去生活化”的恋爱流媒体化、叙事新海诚化、虚拟现实化进行了否定,第四消费时代荣膺某种消费理想的“乌托邦”,这样,也就掩盖了浪费、“炫耀性消费”与物质匮乏总是并存于“格差社会”中的事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