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此相遇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約翰·伯格 小說 我們在此相遇 英國 外國文學 英國文學 文學 JohnBerger
發表於2025-04-01
我們在此相遇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好吧,第二本瞭,約翰伯格的文章雖不乏精彩之處,但其行文風格不是我喜歡的菜。PS:沒覺得這本可以跟《看不見的城市》比。
評分每齣現一個城市,每個城市都聯係一個人。我最喜歡在開篇寫的裏斯本,那個還保留著有軌電車的城市,那個覆滿瞭azulejosu瓷磚的城市,那個他用半自傳半虛構的方式描述他遇到自己已逝世的母親的城市。緊接就第二篇與博爾赫斯聯係起來的日內瓦。這本書想在數年後再讀一遍,大概會比現在讀更好
評分細嚼慢咽,依然食之無味。
評分喜歡《裏斯本》《死者記憶的水果》《伊斯靈頓》《馬德裏》 其它篇章無感
評分無聊到難以歸類。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1926- ),小說傢,畫傢,藝術史傢。1926年齣生於倫敦。1946年從軍隊退役後進入Cen tral School of Art和Chelsea School of Art in London學習。1948至1955年以教授繪畫為業,曾舉辦個人畫展。 1952年,開始為倫敦的New States man雜誌撰稿,迅速成為英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傢。此後他更有多部藝術專著和小說問世。最近30年,伯格生活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一個法國小村莊中,山民傳統的生活方式令他著迷,並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在西方,約翰·伯格被認為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藝評傢、作傢和公共知識分子。《每日電訊報》問:“今日,還有誰能如約翰·伯格一般,這樣深刻地改變瞭我們看待藝術,看待藝術與時間、與景觀、與社會生活呢?”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傢、藝評傢、公共知識分子約翰·伯格的自傳性小說;一部記憶之書、死亡之書、愛之書、成長之書,一部深沉無悔的告解。
沒人能比死人更懂得咀嚼活著的滋味。
在裏斯本,約翰遇見自己的母親,坐在一個公園長椅上,衝他綻齣學生般的天真笑容。她已經死去十五年瞭。
在剋拉科夫的集市,他認齣瞭肯,他的“嚮導”,他少年時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們上次相遇,肯六十五歲,而那是四十年前的事情。
如何計量,進入我們人生的,究竟有多少生命?
這本書領我們在生者與死者的相遇中穿越歐洲:從裏斯本,到日內瓦,到剋拉科夫,還有伊斯靈頓、馬德裏、波蘭……
那些看似獨立的故事,暗自勾連;那些難以安頓的靈魂,終於找到歸屬之所;那些感性可觸的記憶,刺痛瞭現在。
在看这本书以前看过伯格的《观看之道》,但远没有这本书那么惊艳,也许半自传体的体裁因为记忆、因为情感而显得厚重。 “里斯本是座忍耐之城,是一堆无法回答的问题和一堆昵称。”在他笔下,死去的母亲与里斯本交替出现,这座城市成了记忆的符号;在克拉科夫,他认出...
評分一棵用金属支架造型的大树,他写为“人力的驯诱”。 他形容玩纸牌人的表情:精明又认命。 坐着不动的老妇:展示性的寂然不动。 母亲的步调:那是一个早已期待到达,期待坐下来的步伐。 慢慢寻找合适的字眼:咀嚼着,仿佛其中有个字包了一层软骨,得多嚼几回才能咽下。 那...
評分对于约翰伯格而言,逝去数十年的母亲,一个活着的人,或者已经死去的,一个亲人或者启蒙导师,一个朋友或者情人,无论他们原本生活于或者死于哪座城市,总是能够经由梦幻之河泅渡到另一个真实存在的特定城市里,与他再次相遇。 艺术批评家,作家,画家,政治评论...
評分地志学书写与记忆术 ——梁文道谈约翰•伯格之二 编 者:谈一谈您读完《我们在此相遇》的感受吧。 梁文道:首先,伯格是一个很好的作家。今天大家对他的认识是艺术评论家,其实他写小说的历史比他写艺术评论还早,做文学创作的经历非常非常老。他从开始就是一个时事评...
評分文/严杰夫 “我去过很多地方。我活过一些年头。……所有这些地方,都曾为其他旅行者探访过。”英国作家约翰•伯格在《约定》这部文集的开头写道。伯格的这句话让我想起美国怪才导演蒂姆•波顿的电影《大鱼》。 在那部影片中,濒死的父亲给儿子讲述自己一生的奇特历险,那...
我們在此相遇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