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之(1910-1978),初名李长植,山东利津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先后在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是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学者,在文学批评和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造诣尤深。主要著作有《夜宴》、《鲁迅批判》、《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批评精神》、《文艺史学和文艺科学》、《梦雨集》、《苦雾集》、《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孔子的故事》、《中国文学史略稿》等。
《鲁迅批判》一书特有的魅力和特有的价值具体说来,它有不可替代,不可抹杀,卓然独立的三个方面。所谓不可替代,是《鲁迅批判》表达的是亲历五四运动的文学青年对于鲁迅的感受。生存这观念,使他的精神永远反抗着,使他对于青年永远同情着,又过分的原宥着,这也就是他换得青年的爱戴的根由,在生活上,我们有时麻木,或者妥协,拯救了我们的,就是鲁迅的那枝笔。
1.按今天的眼光看,编辑们说的什么精神分析真是没什么新鲜的。从一个作家的性格、情绪入手去分析一个作家的作品早已司空见惯。 2.其实作者从不吝惜对鲁迅的赞扬,而且往往赞扬得有些肉麻:“多么词义正大(P70)”“战士的鲁迅,也有他的时代价值!(P162)”这让我觉得他为这...
评分《鲁迅批判》,李长之著,北京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这部书是鲁迅研究史上第一部成体系的专著,是惟一经过鲁迅批阅的批评鲁迅的专著,也是迄今在研究鲁迅的学术领域中引文率最高的专著。 这部书是李长之先生青年时期所写的,任何有锋芒的思想都是有点偏激的...
评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鲁迅都是灰色的、冷峻的。他予旧社会以深刻的批判,予国民劣根性以无情的嘲讽。但是在李长之笔下,鲁迅有了鲜活的亮色。他一反人们所塑造的伟人形象,从鲁迅的生活环境、鲁迅精神进展的阶段及其作品等方面对鲁迅重新进行了一番审视。 第一部分,作者从...
评分《鲁迅批判》(李长之著·北京出版社2003年3月第2版) 李长之是文学批评的大家,但似乎对他重视不够。最近在中大附近的文津阁书店6折买了他的《鲁迅批判》,此书乃惟一经过鲁迅批阅的批评鲁迅的专著。李长之的批评理念,凝聚成一点,即他的“感情的批评主义”的理论。李长之认...
这当然不是最深刻、完善的批判。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能清晰地分辨鲁迅作品的优劣,说出鲁迅是战士而非思想家的论断,指明鲁迅书呆子气绝非世故的本相,让我觉得李长之先生确实是有出色的审美眼光与辨识能力的。
评分对鲁迅所谓精神分析的部分也有在审视自己的意思吧。我看这种所谓的批评、“批判”,也都是很主观,非绝对的,不仅是《鲁迅批判》,其他人的看法,即使是在细节上的对立观点和分析也都是有对有错。精神分析这个角度真是不错。
评分#書友集记录# @書友集 关于鲁迅比较全面的评价,从生活精神、美学和杂感文等角度入手,采用了二十世纪不多见的精神分析法剖析鲁迅。虽有些观点流于情感,仍不失为鲁迅研究学的开山之作。
评分没什么感觉
评分先读时终觉浅,什么《伤逝》命中现代女性弱点,说《一件小事》没法分成杂文或散文或小说,所以不算好作品啦,真是思想太受时代限制。中间跑去读了《铁窗中的呐喊》,再回来读,才发现好处。《鲁迅批判》里的很多思想在日后的鲁迅解读中被不断发展发扬,如一个生长点一样:比如李长之对鲁迅抒情能力的看重,说他不是个思想家而是个战士,用精神分析法来分析——也许这直接影响了李欧梵让他在书前写了两大章来分析鲁迅早年经历——我常觉得书一定要放在当时的历史来看,艺术之类不知道好在哪里,可能是那段历史没弄懂,所谓“惊天大雷”的功效,后人已经感受不到那种震撼了,但它的意义绝不应该被磨灭与忘记。《鲁迅批判》是个一,是个源头,别的批评家常来这里拣一部分东西,带回去生长。最后再叹一下,真是年轻人写的书啊,口吻自信笃定又有点尖锐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