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欲望变异简史

工作-欲望变异简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英] 马雷勒·潘嫩贝克
出品人:新行思
页数:240
译者:夏开伟
出版时间:2025-5
价格:4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768514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工作
  • 欲望
  • 历史
  • 社会学
  • 文化研究
  • 心理学
  • 变迁
  • 现代性
  • 劳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们能想象一个没有工作的世界吗?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关于各种形式的“工作”的分析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领域。本书描述和批评了在例如英国、德国和美国,工作的历史、工作的转变本身和我们对它的理解,分析了不断变化的工作和休闲的边界、解决工作的性别歧视机制,并将所有这一切与哲学的理论(如让-吕克·南希、唐纳·哈拉维)和文学上的例子(如伍尔夫、马克思)联系起来。

本书对反工作的主张中的当代悖论做了前所未有的综述,同时讨论了基于共同界限的自由的后资本主义视界,观点新颖而有见地。

作者简介

作者

马雷勒·潘嫩贝克(Mareile Pfannebecker,1981- ),英国作家,翻译家,曼切斯特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莎士比亚以及当代文化。

J.A.史密斯(James A. Smith,1985- ),英国学者,评论家,在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教授英国文学,《独立报》《论坛报》《新闻周刊》撰稿人,The Popular Show播客联合主持人。

译者

夏开伟,南京大学英美文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洪堡跨学科研究中心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当代小说与西方现当代文艺理论,译作有《寂静》、《如何阅读德里达》与《吉尔·德勒兹》。

林小慧,南京大学英语硕士毕业,现居上海,专职编辑,爱好翻译,译有《在场:21个故事讲述日本的女性经济学》。

目录信息

序:万般皆工作 1
第一章 毕生之业 7
不再是面包师 12
对工作的怀旧 20
在 “后工作”乌托邦,我们要做些什么? 28
文学的共产主义 40
第二章 工作驱逐 52
失业状态的终结 58
“我宁愿不” 66
不良受雇与解雇 76
第三章 我们 “年轻女孩” 91
“年轻女孩”发展史 98
艾米还是皮驰斯? 117
“年轻女孩”不易 124
第四章 资本主义之后的三种渴望方式 139
反工作书写中的 “杰森一家”谬论 143
硅谷渴望些什么? 156
微调你的欲望 170
结语 共享你的界限 184
注释 193
索引 22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西方社会如今有了这般新的毕生之业(lifework),在这个管理体系中,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工作,你所做的一切都可能被工作套牢。当你为钱而工作的时候,你更多的被货币化了,相比过去,整个过程有更多的手段和更好的结果。不论你是休息还是如厕,工作会找上你;你的笑容和你的幽默机...

评分

西方社会如今有了这般新的毕生之业(lifework),在这个管理体系中,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工作,你所做的一切都可能被工作套牢。当你为钱而工作的时候,你更多的被货币化了,相比过去,整个过程有更多的手段和更好的结果。不论你是休息还是如厕,工作会找上你;你的笑容和你的幽默机...

评分

西方社会如今有了这般新的毕生之业(lifework),在这个管理体系中,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工作,你所做的一切都可能被工作套牢。当你为钱而工作的时候,你更多的被货币化了,相比过去,整个过程有更多的手段和更好的结果。不论你是休息还是如厕,工作会找上你;你的笑容和你的幽默机...

评分

西方社会如今有了这般新的毕生之业(lifework),在这个管理体系中,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工作,你所做的一切都可能被工作套牢。当你为钱而工作的时候,你更多的被货币化了,相比过去,整个过程有更多的手段和更好的结果。不论你是休息还是如厕,工作会找上你;你的笑容和你的幽默机...

评分

西方社会如今有了这般新的毕生之业(lifework),在这个管理体系中,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工作,你所做的一切都可能被工作套牢。当你为钱而工作的时候,你更多的被货币化了,相比过去,整个过程有更多的手段和更好的结果。不论你是休息还是如厕,工作会找上你;你的笑容和你的幽默机...

用户评价

评分

依然是资本主义批判大思路下的小作品,它冷峻地剖开“工作伦理”的虚伪动脉,揭示出劳动如何从生存手段异化为吞噬灵魂的饕餮。当算法与绩效将“效率宗教”植入人类基因,我们早已沦为自我剥削的永动机。资本不仅榨取劳动,更精心培育“想要工作”的集体癔症,当拒绝工作的自由被污名为道德缺陷,人类最后的救赎通道已被焊死。当劳动逻辑殖民了呼吸、欲望乃至反抗本身,解放之路唯有彻底重构“工作”的基因。也许在作者心中希望每一个被钉在办公桌前的灵魂,都该听见这份为人类自由敲响的丧钟。但是我仍然认为这是一部有”小巧思”的作品,因为它过于西马风格,看似全面批判,实则学术表演,并没有深挖“工作”背后之“劳作”的真正深刻内涵,也是我常说的一种学术局限——站在现代性的地平面上去反对现代性,应当回到雅典与耶路撒冷,至少回到海德格尔。

评分

依然是资本主义批判大思路下的小作品,它冷峻地剖开“工作伦理”的虚伪动脉,揭示出劳动如何从生存手段异化为吞噬灵魂的饕餮。当算法与绩效将“效率宗教”植入人类基因,我们早已沦为自我剥削的永动机。资本不仅榨取劳动,更精心培育“想要工作”的集体癔症,当拒绝工作的自由被污名为道德缺陷,人类最后的救赎通道已被焊死。当劳动逻辑殖民了呼吸、欲望乃至反抗本身,解放之路唯有彻底重构“工作”的基因。也许在作者心中希望每一个被钉在办公桌前的灵魂,都该听见这份为人类自由敲响的丧钟。但是我仍然认为这是一部有”小巧思”的作品,因为它过于西马风格,看似全面批判,实则学术表演,并没有深挖“工作”背后之“劳作”的真正深刻内涵,也是我常说的一种学术局限——站在现代性的地平面上去反对现代性,应当回到雅典与耶路撒冷,至少回到海德格尔。

评分

依然是资本主义批判大思路下的小作品,它冷峻地剖开“工作伦理”的虚伪动脉,揭示出劳动如何从生存手段异化为吞噬灵魂的饕餮。当算法与绩效将“效率宗教”植入人类基因,我们早已沦为自我剥削的永动机。资本不仅榨取劳动,更精心培育“想要工作”的集体癔症,当拒绝工作的自由被污名为道德缺陷,人类最后的救赎通道已被焊死。当劳动逻辑殖民了呼吸、欲望乃至反抗本身,解放之路唯有彻底重构“工作”的基因。也许在作者心中希望每一个被钉在办公桌前的灵魂,都该听见这份为人类自由敲响的丧钟。但是我仍然认为这是一部有”小巧思”的作品,因为它过于西马风格,看似全面批判,实则学术表演,并没有深挖“工作”背后之“劳作”的真正深刻内涵,也是我常说的一种学术局限——站在现代性的地平面上去反对现代性,应当回到雅典与耶路撒冷,至少回到海德格尔。

评分

依然是资本主义批判大思路下的小作品,它冷峻地剖开“工作伦理”的虚伪动脉,揭示出劳动如何从生存手段异化为吞噬灵魂的饕餮。当算法与绩效将“效率宗教”植入人类基因,我们早已沦为自我剥削的永动机。资本不仅榨取劳动,更精心培育“想要工作”的集体癔症,当拒绝工作的自由被污名为道德缺陷,人类最后的救赎通道已被焊死。当劳动逻辑殖民了呼吸、欲望乃至反抗本身,解放之路唯有彻底重构“工作”的基因。也许在作者心中希望每一个被钉在办公桌前的灵魂,都该听见这份为人类自由敲响的丧钟。但是我仍然认为这是一部有”小巧思”的作品,因为它过于西马风格,看似全面批判,实则学术表演,并没有深挖“工作”背后之“劳作”的真正深刻内涵,也是我常说的一种学术局限——站在现代性的地平面上去反对现代性,应当回到雅典与耶路撒冷,至少回到海德格尔。

评分

依然是资本主义批判大思路下的小作品,它冷峻地剖开“工作伦理”的虚伪动脉,揭示出劳动如何从生存手段异化为吞噬灵魂的饕餮。当算法与绩效将“效率宗教”植入人类基因,我们早已沦为自我剥削的永动机。资本不仅榨取劳动,更精心培育“想要工作”的集体癔症,当拒绝工作的自由被污名为道德缺陷,人类最后的救赎通道已被焊死。当劳动逻辑殖民了呼吸、欲望乃至反抗本身,解放之路唯有彻底重构“工作”的基因。也许在作者心中希望每一个被钉在办公桌前的灵魂,都该听见这份为人类自由敲响的丧钟。但是我仍然认为这是一部有”小巧思”的作品,因为它过于西马风格,看似全面批判,实则学术表演,并没有深挖“工作”背后之“劳作”的真正深刻内涵,也是我常说的一种学术局限——站在现代性的地平面上去反对现代性,应当回到雅典与耶路撒冷,至少回到海德格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