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生与中国社会学

留美生与中国社会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南开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新华
出品人:
页数:291
译者:
出版时间:2009-5
价格:1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10031399
丛书系列:中国学科现代转型丛书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学术史
  • 近现代史
  • 社会学史
  • 留美生与中国
  • 大陆
  • 留美
  • 社会学
  • 中国社会
  • 文化冲击
  • 身份认同
  • 比较社会学
  • 教育
  • 留学
  • 社会变迁
  • 学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留美生与中国社会学》为“中国学科现代转型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留美生研习社会学阵容之分析,从“知识引进”到“固化系科”——留美生与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化发展,学科化发展的巩固完善与西学传播的纵深化——留美生与中国社会学社及《社会学刊》,主流地位、改良色彩、美国化倾向——留美生社会学研究的个案剖析与比较分析,留美生与社会学中国化的探索等。

作者简介

陈新华

祖籍上海。1993年至2003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先后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深圳市委党校,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文化史、城市史及城市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目录信息

导言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
1.从留学教育的研究成果看留美生与社会学东渐的研究
2.社会学史领域内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学科渊源
一、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1.初创与形成——以欧洲为源头
2.西学西渐——美国社会学的兴起
二、社会学传入中国
1.西学东渐与启蒙一一传入之基本背景
2.从“群学”到“社会学”——国人传播阵容的嬗变
第二章 留美生研习社会学阵容之分析
一、群体概貌
1.留美生内部学科分布与社会学
2.传播阵容基本情况分析
二、事业之起点——留学生涯
1.动机与目标
2.学习面面观
第三章 从“知识引进”到“固化系科”——留美生与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化发展
一、以大学系科为中心——中国社会学学科化的开端
二、留美生与中国大学社会学系的创建及发展——制度化知识领域的形成
1.中国大学早期社会学课程之开设与社会学系建立之一般情况
2.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留美生学术理念下的典型
三、留美生与高校社会学课程的设置
1.留美生开设的课程
2.留美生与社会学课程的标准化
第四章 学科化发展的巩固完善与西学传播的纵深化——留美生与中国社会学社及《社会学刊》
一、专业性学术团体的创建与学术刊物的发行
1.余天休与中国社会学会
2.留美生主持下的中国社会学社
二、留美生与《社会学刊》
1.《社会学刊》始末:编刊宗旨、刊物概况及其他
2.《社会学刊》编刊人与撰稿人之简况分析
3.论文与篇幅之分析
第五章 主流地位、改良色彩、美国化倾向——留美生社会学研究的个案剖析与比较分析
一、综合学派的集大成者:孙本文
1.生平、师承与学术道路
2.孙本文关于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与社会问题的研究
二、吴景超与芝加哥学派
1.吴景超其人
2.一脉相承:芝加哥学派熏陶下的都市社会学研究
二、留学地缘与学术流派一一留美生及社会学研究之不同流派
1.中国社会学的流派:不同的划分及评说
2.留美生与留法生之区别
3.留美生与马克思主义学派之争
第六章 留美生与社会学中国化的探索
一、从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到“学术觉悟”——“社会学中国化”的发生动机
二、20年代晚期——1937:社会学中国化的初步探索
1.结合本土的社会调查
2.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及方法的建构
三、抗战期间的中国化探索——以社区研究为主题
1.吴文藻与社区研究的发起
2.社区研究的成果
四、余音绕梁:孙本文关于社会学中国化的蓝图计划
结语
一、留美生传播、研究社会学的特点
1.传播内容全面、深入、系统
2.学院派立场、改良倾向
3.注重社会学的学科化发展
4.美国化特征
二、建构者与被建构者的角色冲突——围绕中国化探索与舶来性质、依附品格
主要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学术史的研究,很多部分的历史事实存在缺损和细节还原得都很碎片化,有些内容全部转自阎明的学术史著作。

评分

流畅易读,颇有收获。清末始有留日风潮(56页),民国则有留美风潮。孙本文上过留日生康宝忠的社会学课程,从而开始社会学的研习。1947年底的调查显示,全国社会学教师143人,留美出身的占49.7%,留美者占留洋者66.3%。(70页)吴泽霖、潘光旦、吴景超都是在一个美国教员在清华开设的社会学课上才对社会学产生兴趣。(83页)李景汉极重视社会调查。(88页)学院派社会学努力与社会主义划清界限,一贯坚持改良立场(104、147、151页)。孙本文在主流学界影响甚大(194页)。英美的学术传统多有融合(227页),法国留学生则表现不同特点,杨堃是一典型(232页)。留美社会学者的学院派立场与改良立场明显(274页),这种立场和英美主流是一致的。把持国内主流的留美社会学者不待见社会主义学者,怨恨已结。

评分

流畅易读,颇有收获。清末始有留日风潮(56页),民国则有留美风潮。孙本文上过留日生康宝忠的社会学课程,从而开始社会学的研习。1947年底的调查显示,全国社会学教师143人,留美出身的占49.7%,留美者占留洋者66.3%。(70页)吴泽霖、潘光旦、吴景超都是在一个美国教员在清华开设的社会学课上才对社会学产生兴趣。(83页)李景汉极重视社会调查。(88页)学院派社会学努力与社会主义划清界限,一贯坚持改良立场(104、147、151页)。孙本文在主流学界影响甚大(194页)。英美的学术传统多有融合(227页),法国留学生则表现不同特点,杨堃是一典型(232页)。留美社会学者的学院派立场与改良立场明显(274页),这种立场和英美主流是一致的。把持国内主流的留美社会学者不待见社会主义学者,怨恨已结。

评分

流畅易读,颇有收获。清末始有留日风潮(56页),民国则有留美风潮。孙本文上过留日生康宝忠的社会学课程,从而开始社会学的研习。1947年底的调查显示,全国社会学教师143人,留美出身的占49.7%,留美者占留洋者66.3%。(70页)吴泽霖、潘光旦、吴景超都是在一个美国教员在清华开设的社会学课上才对社会学产生兴趣。(83页)李景汉极重视社会调查。(88页)学院派社会学努力与社会主义划清界限,一贯坚持改良立场(104、147、151页)。孙本文在主流学界影响甚大(194页)。英美的学术传统多有融合(227页),法国留学生则表现不同特点,杨堃是一典型(232页)。留美社会学者的学院派立场与改良立场明显(274页),这种立场和英美主流是一致的。把持国内主流的留美社会学者不待见社会主义学者,怨恨已结。

评分

流畅易读,颇有收获。清末始有留日风潮(56页),民国则有留美风潮。孙本文上过留日生康宝忠的社会学课程,从而开始社会学的研习。1947年底的调查显示,全国社会学教师143人,留美出身的占49.7%,留美者占留洋者66.3%。(70页)吴泽霖、潘光旦、吴景超都是在一个美国教员在清华开设的社会学课上才对社会学产生兴趣。(83页)李景汉极重视社会调查。(88页)学院派社会学努力与社会主义划清界限,一贯坚持改良立场(104、147、151页)。孙本文在主流学界影响甚大(194页)。英美的学术传统多有融合(227页),法国留学生则表现不同特点,杨堃是一典型(232页)。留美社会学者的学院派立场与改良立场明显(274页),这种立场和英美主流是一致的。把持国内主流的留美社会学者不待见社会主义学者,怨恨已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