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領域的變形

私人領域的變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1982年畢業於安徽大學外語係,1985年獲北京大學英語文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濛大拿大學和聖母大學。除該書之外,還著有《領悟與描繪:中英詩歌自然意象的比較研究》(To Perceive and to Represen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oetics of Nature Imagery)。曾經在美國各大學術期刊發錶論文多篇。

出版者:江蘇人民齣版社
作者:[美] 楊曉山
出品人:
頁數:254
译者:文韜
出版時間:2009-5
價格:24.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214057167
叢書系列: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圖書標籤:
  • 海外中國研究 
  • 曆史 
  • 古典文學 
  • 楊曉山 
  • 文學 
  • 文學批評 
  • 詩歌 
  • 園林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私人領域的變形》內容為:通過仔細品鑒精彩紛呈的中國園林詩歌,作者匠心獨運地考察瞭中唐至北宋期間文學傳統中的私人領域的發展。唐宋的文人士大夫們發現傳統的道德、政治和審美價值取嚮不足為訓或者說不閤時宜,於是,他們一直在努力地尋找變通與調和之道。然而。無論是作為世外桃源建構起來的城市私傢園林,還是園林中四處羅緻而來的各種玩好(比如奇石、珍禽和名畫),一旦麵對公共領域的各種價值標準,這個精緻文雅的私人空間便因受到擠壓而開始變形。這是一個精彩的世界,也是一個脆弱的世界,作者通過對唐宋園林詩歌的解讀。為我們展開瞭一個可居可遊的審美空間,也揭示齣瞭其中鮮為人知的一麵。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比宇文所安写得还好。尤其是苏轼和司马光两人的趣事。苏轼是当时的文艺代言人,他虽然宦海无望,但他找到了字画市场,成为了文化市场的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文人。虽然官越做越小,其书画作品应越来越好。有了这份收入,所以他敢于与皇权强势抗争,潇洒的生活。并把这种洒脱通过诗...  

評分

比宇文所安写得还好。尤其是苏轼和司马光两人的趣事。苏轼是当时的文艺代言人,他虽然宦海无望,但他找到了字画市场,成为了文化市场的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文人。虽然官越做越小,其书画作品应越来越好。有了这份收入,所以他敢于与皇权强势抗争,潇洒的生活。并把这种洒脱通过诗...  

評分

“观乎处士之作,孑然弗伦,洗然无尘,意必以淳,语必以真。乐则歌之,忧则怀之。无虚美,无苟怨。”(范仲淹《唐异诗序》) “从杨亿和范仲淹批评矫揉造作的、过度的感伤情调,到欧阳修提倡即便在逆境中也要保持快乐的心境,北宋时期形成了一股新的文学思潮。邵雍的《伊川...  

評分

“观乎处士之作,孑然弗伦,洗然无尘,意必以淳,语必以真。乐则歌之,忧则怀之。无虚美,无苟怨。”(范仲淹《唐异诗序》) “从杨亿和范仲淹批评矫揉造作的、过度的感伤情调,到欧阳修提倡即便在逆境中也要保持快乐的心境,北宋时期形成了一股新的文学思潮。邵雍的《伊川...  

評分

本书完全可以和Ronald C. Egan的The problem of beauty共同阅读,杨晓山无疑参考了Egan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但在此基础之上的论证与判断则更为精巧。第五章对于北宋耆老隐居生活中政治性的隐含所作的分析十分精彩,为“耆老会”相关的诗文,或是《十咏图》、《睢阳五老图》这...

用戶評價

评分

: I207.22/4962-3

评分

如果這本書在幾個月前讀,或許會給它更高的評價。文人對文人的意淫真是一種浪漫又淒美的事情。當然,歸根到底,其實我是不太習慣老美為每一種文學或藝術的存在冠上特定的邏輯或稱謂的做法,赤果果的思維誘導,說服不瞭我。而真正能打動我並讓我記住的,不過是其中具體的人物和事件罷瞭。

评分

文本細讀非常到位,文筆也是散文化風格,很耐讀。圍繞私人領域的「佔有」「獨特」「展示」「遊戲」等特性展開,對中國文學傳統解讀很到位。感慨下,維繫私人領域,精神的自由和物質的豐厚,缺一不可。#壹陸讀#044

评分

對詩人、詩歌與物之間的關係的探討,非常具有理論性。對材料的分析很細緻,能夠聯係社會文化挖掘齣詩歌背後的創作動機,這一點是我所欠缺的,值得學習。最後,單看目錄也許會覺得此書是幾個專題的匯總,但事實上作者具有“史”的眼光,繼承瞭其師宇文所安的論斷:“宋代以及後代許多延綿不斷的現象,首先都是在中唐時期亮相的。”因此,作者寫石癖,將白居易一直勾連到蘇軾,並非無心之舉。其中秉承的“文學演變”意識,亦可見一斑。

评分

“公共”與“私人”的界限在中國從來都是模糊的,但在唐宋時期一大批士大夫在擁有足夠的財富積纍之後緻力於打造能夠得到精神休憩的私傢園林,尋找在城市中短暫遠離喧囂的幽靜居所,不惜為此付齣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將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在物理意義上強行分開。可一堵牆、一道門就能真正隔開外界影響嗎?一扇窗、一池淺塘所營造齣的“山水”就能超越真正的“自然”嗎?物質占有欲帶來的潛在危險與道德規範準則之間的緊張角力,為戀物癖不厭其煩的辯護以期實現私人收藏嗜好的閤法性,同好者群體間的互相體認和掩蓋不住的焦慮,這樣的跨學科詩歌解讀真的好有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