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说起这个书就不得不提到一家书店:马槽书店。 记得当时的那位先生颇有些不好意思,或者说小心翼翼地问我:知道黑塞吗。 我当时琢磨老子知道“狼”不可以啊。我说:这是武侠小说吧。当时也许觉得怎么也该是讲励志的小说。嗯,或者至少是侦探小说。 当时的那位先生微笑着说...
评分一个假设:少年维特在经历了“烦恼”之后没有选择自杀,而是活了下来,那么他的一生又会是怎么样?其实不用猜测,歌德就是活下来的维特,在经历了少年的烦恼之后,他把他的视野投向了更为广阔的领域,所以,我们能看到《浮士德》,我们也知道歌德最后的功成名就。 但人生好象...
评分我读过很多书,貌似一张口就能将西方哲学史和文学史都能背下来,由于我不喜欢和别人谈论,所以我理所当然的觉得别人都浮躁。偶尔遇到一个恰好在谈论的又恰恰符合自己口味的,谈着谈着总是习惯去一大堆名字出来吓人,然后依然觉得别人浮躁。其实看来看去,自己何尝不是浮躁,就...
评分这本书当时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主题和思想上给我的震撼是短短一篇文章无法说尽的,我在这里只是简单粗浅的谈一下这部书在历史上的伟大之处,主要是自己的一点见解,欢迎批评指正。 正如题目所说,我认为这是一部承上启下之作。 这本书成书于一战之后,二战之前,时间上很容易...
评分文/预警者(http://yellewallert.blog.sohu.com/) 今天,我的声音窒息, 我的笛子吹不出歌曲。 我的整个世界消失在 漆黑的夜的噩梦里。 --题记:引于泰戈尔《问》 引言--吞噬自己又将自己吐出 当我偶...
这是我坚持读一本书最长的一次,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同时也是我读所有书里面最“出戏”的一次。先是全书的前1/2,我可能放下了有五六次不止,主要的原因是认为Hesse写一面镜子映出的一个人的两个灵魂,远不如他写一面镜子映出的两个人,说一个人非黑不白还厌恶灰,实在让人无所适从,再加之翻来覆去的叙述风格,也是让人难以忍受;当然到最后还是把书重新拿了起来,所幸发现1/2到3/4的部分很不错,everything rings a bell,现在想想Hesse的一系列作品也算是达到对立统一的境界,摆在面上是三部作品,事实上却都反映了相同的母题。可是看到最后1/4又出戏了,我觉得Harry在魔剧院的所思所想,怕是鸦片吸多了的后果吧,因为上文数次提到吸食鸦片。正经阅读一部作品时,我本来很少这样不着调的。
评分It always comes to me that it’s a portraiture of Weimar’s golden age…when art, poetry as well as dancing and radio’s noise can be joked and enjoyed equally in intoxication, (though knowing Hesse was intimately acquainted with Buddhism, Indian philosophy and Carl Jung so it must be more…ethereal…)
评分读的有些混乱
评分这是我坚持读一本书最长的一次,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同时也是我读所有书里面最“出戏”的一次。先是全书的前1/2,我可能放下了有五六次不止,主要的原因是认为Hesse写一面镜子映出的一个人的两个灵魂,远不如他写一面镜子映出的两个人,说一个人非黑不白还厌恶灰,实在让人无所适从,再加之翻来覆去的叙述风格,也是让人难以忍受;当然到最后还是把书重新拿了起来,所幸发现1/2到3/4的部分很不错,everything rings a bell,现在想想Hesse的一系列作品也算是达到对立统一的境界,摆在面上是三部作品,事实上却都反映了相同的母题。可是看到最后1/4又出戏了,我觉得Harry在魔剧院的所思所想,怕是鸦片吸多了的后果吧,因为上文数次提到吸食鸦片。正经阅读一部作品时,我本来很少这样不着调的。
评分读的有些混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