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生於巴塞爾,曾受過傢具木工的訓練,在巴塞爾藝術與工藝學校和紐約普拉特學院分彆接受設計師和建築師訓練。從1979年開始在瑞士哈登斯泰因開辦自己的事務所。瑞士意語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主要建築作品:羅馬考古挖掘防護展示館,庫爾(Chur),1986年;聖本尼迪剋特教堂,蘇姆威格(Sumvitg),1988年;老人之傢,庫爾-瑪桑斯(Chur-Masans),1993年;瓦爾斯(Vals)溫泉浴場,1996年;布雷根茨美術館(Kunsthaus Bregenz),1997年;瑞士館,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柏林“恐怖地帶”(Topography of Terror)文檔中心,1997年建成部分於2004年由柏林政府拆除;科倫巴(Kolumba)藝術博物館,科隆,2007年;聖剋勞斯兄弟田野教堂(SaintBruder Klaus Field Chapel),沙伊特魏勒(Scheidtweiler)農場,德國曼謝裏希(Mechernich),2007年。
《建築氛圍》會使讀者洞察,“氛圍”在卒姆托作品中扮演什麼角色,以及它對他意味著什麼。有一種交流,一種相互予求,存在於瑞士建築師彼得•卒姆托的房子與其周圍環境之間。專注。充實。當麵對卒姆托的建築時,像“氛圍”和“心境”這樣的詞就不可避免地浮現在腦海:從他營造的空間中,立刻就有完美調配齣的感受傳達給觀賞者、居住者、參觀者和左鄰右捨。彼得•卒姆托欣賞的場所和建築是這樣的:它提供給人們一個避風港,適於居住,不動聲色地有所助益。因此,解讀某處場所,介入其中,訂齣綱要性的用途、意義及目標,起草、籌劃、設計齣一件建築作品,這是個麯摺鏇繞的過程,並非一條筆直的坦途。 對彼得•卒姆托來說,氛圍屬於美學範疇。
在说这本书的内容之前我想先吐个大槽。 这本书简直奇葩到一定境界了。三十几块的书,总共七十多页,其中每个偶数页都是一张占纸张面积不到六分之一的图片(剩下的是一片空白),而奇数页上每页大概只有500字而已。我上摄影技巧课,打铃之后刷了十分钟微博,然后拿出这本书开始...
評分刚做完毕设,又翻起卒姆托的书。 这次毕设两个教授带不同的题目,但是似乎主旨都是在创造一种感觉。不是虚拟的concept,不是玩空间的变幻,而是强调人真实感受建筑的方式。我想到卒姆托《Atomsphären》里写, “ 我们通过我们敏锐的情感来体验氛围——这种体验形式起作用...
評分1. 感受:最重要的是感受现实世界,强度、意境、氛围,感受事物的魅力,而事物的魅力在于人与对象的互动,感受魅力,并努力运用到建筑中重现。 2. 氛围:氛围源于建筑本体,对于卒姆托,本体是建筑本身,不是想法,是本身,建筑通过材料营造氛围,塑造包裹人的空间,所以本体...
評分1. 感受:最重要的是感受现实世界,强度、意境、氛围,感受事物的魅力,而事物的魅力在于人与对象的互动,感受魅力,并努力运用到建筑中重现。 2. 氛围:氛围源于建筑本体,对于卒姆托,本体是建筑本身,不是想法,是本身,建筑通过材料营造氛围,塑造包裹人的空间,所以本体...
評分(少一星因为内容太少了只是一个演讲的文字整理) 文脉,语境,锚,诗意,自然建造,氛围,总有很多伟大的建筑师在试图定义建筑所能带给我们的感受,思考建筑这件事的构思源泉并给自己之外的人一个文字性的答案。 Zumthor说,建筑的氛围由建筑本体,材料,声音,温度,周围的物...
這纔是真愛
评分把模糊的感覺理智地分析,浪漫又嚴謹的建築詩人,比起其他高高在上的所謂設計指導,實在是多年來找尋的答案之書。#受益最深建築類書之一
评分不那麼容易讀懂
评分這本更好。十個理論傢也比不上一個文筆優秀又有思考能力的建築師。
评分這纔是真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