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锦清,1949年生,浙江兰溪人,现任华东理工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社会学教授、博导。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主要著作:《现代西方人生哲学》、《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中国单位现象研究》、《平等论》、《黄河边的中国》、《中国七问》等。
《如何研究中国》是曹锦清先生继《黄河边的中国》后,持续对中国观察、研究与思考的成果汇总。文集由22篇文章组成,其中的大部分都已发表,且讲演稿居多。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关注角度的不同,文集被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中国研究的方法”,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二部分“重新发现传统”,既是作者从历史中汲取资源分析当下中国,亦是作者从新的角度诠释历史;第三部分“中国转型转向何方”,是作者以学者身份对转型中国发表的看法。《如何研究中国》一以贯之地体现了曹先生浓厚的现实关切和人文关怀,而“三农”问题则始终是他关注的核心问题。借助于走出书斋,深入群众、深入农村的研究方法,曹先生对许多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十分新颖和深刻,极具启发意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感觉有点水...
评分新儒家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评分书名很符合曹先生对宏大叙事的推崇,尽管我个人对此是不以为然的。由于此书是以讲稿为主,拼凑而成,兼有一些官样文章色彩很浓的类社论,导致了可读性的下降。虽然话语方式让人不太舒服,但曹先生的思路总体来说还是贴近底层民众的,他对于实地社会调查的强调和身体力行是许多窝在书斋里空谈或者干脆替利益集团张目的学者所无法比拟的,也正因为如此《黄河边的中国》才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在转型期的中国,包括三农问题在内的众多社会问题是极富研究价值的,但具体的方法就需要仔细琢磨了。“如何研究中国”?这个问题是找不到特定答案的,只能靠摸索和经验的累积来渐进式地划清其轮廓。
评分曹锦清作为三农问题专家,与北方的温铁军遥相呼应,探讨的同样是当下的三农问题,背后凸显出来的是中国现代化转型中农村、农民的社会问题和困境。这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国研究方法问题,主要是他在各个学校对于中国问题探讨的演讲。在演讲中,曹锦清一直都在呼吁关注中国问题,需要从西方理论中汲取养料,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用西方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只是初级阶段。第二部分是他通过对于中国传统问题的梳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探讨现代性的转型,在他看来宋代开始的小农经济如何转型为现代工商业经济,就有了问题性的萌芽。最后一部分是关于中国转型中的三农问题,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位社会学专家对于农业问题发表的看法,这些看法与之前的论著相为表里。曹锦清和温铁军都是有现实关怀的学者,他们看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有距离。
评分写的真是朴实漂亮。每个希望研究中国的学子都要记住:直接的经验是最抽象的,真理是具体、丰富而有生命的。西学做得越深,你越会深切的体会到这一点究竟指涉的到底是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