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莫瑞斯》创作于作家的全盛时期,可因为涉及同性爱,一直在作家身后的1971年才出版,成为这位小说大师最后公开出版的长篇小说。这部同性爱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早已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
莫瑞斯和克莱夫在青葱年岁于剑桥相识相恋,可是三年的相知相守后克莱夫却选择了仕途,娶了位贵族小姐,将这段感情生生离弃。仍旧坚守的莫瑞斯几乎精神崩溃,濒于自杀,在绝望中终于遇到不顾一切爱上他的猎场看守阿列克,真正的爱情使两人艰难地突破了阶级差异和社会禁忌的双重禁锢,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根据小说改编的影片也成为影史经典。
先看的电影,后看的书。相比之下,书比电影好。 伊沃里的电影虽然拍得美,但节奏不对,该慢的地方没有慢下来,这也是他导演的通病。在电影中,莫瑞斯和克莱夫的性格多少都被弱化了。那时我光顾着花痴威尔比和格兰特这两个帅哥,看过书后,才感觉出电影表达的模糊和匆忙。 书中...
评分看得见风景,找不到房间 纪念英国作家E·M·福斯特逝世四十周年 转自文学报10.03.04 文:余扬 1924年,E·M·福斯特发表了一生的杰作《印度之行》,在此后近五十年的漫长时间里,他再也不曾涉足小说创作。是宿命,还是偶然?福斯特的“沉默”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引发人...
评分(究竟是多么精神分裂我才能撸出这么一篇东西。) A:福斯特文笔让我想到小时候过家家、 B:怎么说? A:萌点就藏在文字里。就像小时候拨开草丛找红色的果子,时不时就会觉得很惊喜,咦,这边有一丛,咦,这边有好几丛。 A:而且,草丛本身也是可爱的。 B:对,他的对话有时候...
评分看来我总是看些冷门书籍啊,每次我兴致勃勃地到豆瓣搜索出我看过的书,想看看评论,就发现自己又一次站在了社会边缘。 《莫瑞斯》这本书说是关于同性恋的,但作者的文化程度恐怕太高,将书写得带了些哲思,主题到最后升华到打破阶层对立的高度。 看的感觉跟当年看《麦田守望者...
重新打开这本书,打开任何一段舒缓节奏的情歌都会觉得如此契合。如果说电影让我流泪的是HUGH GRANT最后倚窗而望的场面,那么书本里面然给我流泪的就是第三章的莫瑞斯恍然不知自处的字里行间。不知寄情何处的人生与不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一样让人唏嘘。好了我决定还要再重温遍电影!真是可口!
评分其实看完我倒是很奇怪,别管同性异性,真正的爱情是否跟阶级、思想有关呢?还是仅仅是肉体契合就可以?
评分这个版比02年那版好多了,起码删掉了萧乾那个无比雷人的后记……增加了一篇导读和一篇译者的后记,整个书的感觉都很好。happy ending看得颇为舒心,不至于像《旧地重游》那样,看完让我整整郁结好几天……
评分我也觉得某人的转变很蹊跷很蹩脚
评分几天功夫很流畅的就读完了,很久很久没有这样读完一整本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