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島(1949- ), 原名趙振開,祖籍浙江,生於北京。80年代末移居國外。北島的詩歌創作開始於十年動亂後期,反映瞭從迷惘到覺醒的一代青年的心聲。清醒的思辨與直覺思維産生的隱喻、象徵意象相結閤,是北島詩顯著的藝術特徵,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論式警句,造成瞭北島詩獨有的振聾發聵的藝術力量。著有詩集《太陽城劄記》、《北島詩選》以及散文集《失敗之書》等。
由牛津大學齣版社齣版的《藍房子》、《午夜之門》和《青燈》,是最享聲譽的中國作傢北島自一九九七至二零零七年十年間所寫的散文結集,基本上按時間順序編排。十年的散文寫作,遠涉中國與世界的巨大變化,近至作者個人的漂泊生涯,二者平行交錯,互為因果──在大地上鋪開白紙,任揮灑筆墨,幸事也。
寫散文,有三條最重要。一是誠實。這寫作基石因普遍缺失而彌足珍貴。其實與誠實對應的不僅是謊言,也包括虛妄、矯情及逃避;二是沉默。與一個喧囂的時代抗衡的是沉默,使我們不緻淪為同謀或被吞噬。沉默改變詞語的方式,深化孤獨的內省,延長冥想的迴聲,給萬物重新命名的可能;三是警醒。在愛與恨、忠與逆、守成與超越之間,構成一個作傢與母語之間的緊張關係。警醒則是必要的承諾與保證。
這三本書的齣版恰逢作者六十歲。作者說,耳順之年,本應圖個清靜,可風雨如晦,四顧茫然,這人世間前景更加黯淡。悲歎之餘,又心懷感激:幸好有香港,給他恢復本來麵目的可能。
北岛和朱伟两个后生,在冯亦代先生故去后,各自写了记。一个是因着父辈的关系得以登堂入室;一个称并不认识冯先生,用的是第二手材料。在我这个茫然无知的第三者眼里,前者写的是一位冯亦代老先生,后者写的则是一位曾经年轻过的冯亦代老先生。 每一位老人当然都曾有过年轻...
評分散文、随笔、流水帐基本上是一个人思维和文笔的试金石,这样的东西最好下笔也最难写得清秀隽永回味无穷。本来就是闲唠嗑的文体,感情加多了难免矫揉造作,感情放少了就干瘪无趣,能写到让人看了还想再看,故事本身固然重要,字里行间的个人魅力也许才是立文之本。粗鄙如我,文...
評分汉语音节覆盖的广袤幅员下,只存在着两种异乡。当王粲登上香茵画栋的楼宇俯瞰信美荆州,屈原早已在瘴疠险峻的远方流域魂夕九逝。这两种情节映射的故乡更加稀少,只有一种。就像王粲本人所说,“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中国人的故乡从来都是存在于修辞的口吻中用以抒...
評分我一直记得北岛写过的这段话: “我想起一九七五年我们同游五台山那一幕。那时我们还年轻。穿过残垣断壁苍松古柏,我们来到山崖上。沐浴着夕阳,心静似水,我们向云雾飘荡的远方眺望。其实啥也看不到,生活的悲欢离合远在地平线以外。而眺望是一种青春的姿态。” 写的是他的朋...
評分读北岛的散文集《青灯》,读到最后一篇《他乡的天空》时,才象是在一篇又一篇国际诗歌节漫游后,终于找到了他。 那是在戴维斯小城。1995年,北岛在柏克莱的戴维斯分校教了两年书,后来工作失去了,“家”却没搬。这篇有十六节的随笔,写到小城的历史,写到附近的诗...
"香港是中國這幅畫上的留白""還好有香港",不知北島現在怎麼看的,可以午休的時候去旁聽下他的通識課
评分北島老師
评分在我眼裏 北島的習慣就是爛尾 這次篇末選瞭一篇發錶許久的著名作品 我隻好很悲劇滴說 中間爛瞭
评分已購
评分好文筆寫零碎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