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当代最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信念。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每一部都达到极高的水准,表现了时代,更超越了时代。他于1985年猝然逝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但他在国际文坛上的影响与日俱增,他的创作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此卷收录卡尔维诺两部小说名篇《寒冬夜行人》和《帕洛马尔》,以及小说演讲稿《美国讲稿》(又译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寒冬夜行人》发表于一九七九年;《帕洛马尔》发表于一九八三年,是卡尔维诺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美国讲稿》系卡尔维诺准备用于美国哈佛大学诺顿诗论讲座的讲稿,撰写于一九八五年,因作家的猝然逝世而未完成。
卡尔维诺写于1979年的《寒冬夜行人》(又译作“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可被看成“小说中的小说,文学中的文学。”在十余万字的篇幅里卡氏处处埋雷:情节的雷、思辩的雷、探究的雷。它以一男一女两位读者为调换装订错误的《寒冬夜行人》而相遇、相知、相爱的故事为线索,同时杂糅10部不同作家所写的小说片段,有意制造阅读体验的迷宫效果。甚至作者本人也在小说中以一个角色出现,上窜下跳……它使得小说的阅读更像参与一个语文智力游戏。与电脑游戏之类不一样的是,它完全要在彻头彻尾的想象中完成。
在小说《帕洛马尔》中,化身为帕洛马尔的卡尔维诺,将他对世界的最后沉思,掩映在叙述中,穿透了人生的全部经验,小说出版一年后,因卡尔维诺溘然长逝而成为绝响,意味深长的是《帕洛马尔》的最后一章完全记叙的是主人公对死亡的沉思默想。
在《美国讲稿》中,卡尔维诺对自己近四十年来小说创作实践的丰富经验,进行系统的回顾和理论上的总结、阐发。作者广征博引,结合自古至今,从意大利到欧美各国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实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文学创作的本质特征,对小说的构思,对艺术形象的作用及其与想像、幻想的关系,对文艺理论批评的现状等一系列问题,做了详尽、周密的论述,切中肯綮,富于见地,是研究小说诗学的一部力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卡尔维诺清醒地意识到,当今人的认识和当今的文学,暴露出越来越明显的局限性,他努力地探究,流传千百年的文学模式、范畴,在未来的世纪,是否还有生命力;在未来的世纪,是否存在一种可能性,用一种新的生存与写作的方式,来替代旧的生存与写作的方式。
好的文学评论让人结识作家作品,不好的文学评论,却让人错过。几年前偶尔看到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的几篇评论,不知所云,于是连带着对此人此文不怀好感。进来又听朋友提到卡尔维诺,去图书馆一找,见此人作品不少,拿了本《寒冬夜行人》,一来比较薄,二来,封面有一种...
评分“你即将开始阅读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了。请你先放松一下,然后再集中注意力。把一切无关的想法都从你的头脑中驱逐出去,让周围的一切变成看不见听不着的东西,不再干扰你。” 当我阅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小说已经正式开场,也...
评分《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亲爱的读者,你会联想起什么呢?(请允许我在这篇评论的开头就借用一下卡尔维诺的写作技巧) 也许,你会想到寒风凛冽的布满厚厚积雪的漫长冬夜,也许是一个伫立于路灯下望着自己影子发呆的孤独旅人,也许……但这些都不...
评分 评分卡尔维诺的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看不见的城市》是饱含诗意和哲理可以百读不厌的书,(但是译林的版本并不好,网络上有一个版本才真的好。)其次是《我们的祖先》,至于这本,只好往后排了。 ——一个男读者买来名为《寒冬夜行人》的小说后,读到中间,发现装订有误,无法再读,便...
我虽然不知道"寒冬夜行人,在马尔堡市郊外,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不怕寒风、不顾眩晕,向着黑魆魆的下面观看,一条条相互连接的线,一条条相互交叉的线,在月光照耀的落叶上,在空墓穴的周围...最后结局如何?"但我知道今天一个叫恪彦的傻小子或许是受到和煦阳光的感召,爱过...既然生命在继
评分痛苦的阅读经历
评分并非形式主义
评分夜行人
评分1.开头几页简直像我肚子里的蛔虫 2.但我总是坏心眼地觉得这只是一些写完开头就写不下去了的故事的合集 3.当然要是非要严肃分析也值得十分严肃 4.致命伤是这十篇开头完全是一个人的风格 4."生命在继续,死亡无可避免",而事情总有无数种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