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马奇(William March),原名威廉·爱德华·坎贝尔,1893年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的莫比尔市。1916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应征入海军,军旅生涯结束时,他获得了优异服务十字勋章、海军十字勋章和法国十字军功章。
战后,马奇为沃特曼船运公司工作,凡18年之久。1933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K连》,此书很大程度上基于他的战时经历。他在德国工作时精神崩溃,返回纽约后在接下来的11年内写了五本小说。这些书销量并不特别好,然而,到1946年的时候,马奇积累了足够的信心,辞去工作,专心全职写作。
没过多久,马奇又遭遇了一次更加严重的精神崩溃,在南方的疗养院里休整了六个月。1950年,他迁至新奥尔良居住,过上了比纽约那种纷乱环境要静谧和安宁许多的生活。1954年4月,《坏种》这部公认为他最佳作品的小说出版时,马奇已经病重。1954年5月15日,他死于心脏病发作,未能享受此书获得的巨大成功。
克里斯汀·潘马克夫人有着一个完美的家庭,丈夫体贴,女儿乖巧。
然而,暴力,仿佛是人心深处的一粒坏种子。有时,它深藏不露,有时,又若隐若现;但无论如何,它都存在于某处,只待时机成熟。
那年夏季晚些时候,潘马克夫人陷在深深的绝望中,她自知已无路可逃,无论周遭环境如何改变,都寻不到解决事端的方法······
要我选“小说史上十大恶人”的话,《坏种》绝对榜上有名。不过,电影可没拍出原著的精髓······如果你想知道八岁的小孩能有多坏多冷血,那就读一读威廉·马奇的这部小说吧。
斯蒂芬·金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 畅销百万册
同名电影荣获美国奥斯卡4项大奖提名
百老汇经典名剧连演322场 折桂托尼奖最佳女主角
威廉·马奇知道人类的恐惧和秘密都藏在哪个角落,这种天赋在《坏种》一书中得到了最佳展现。他创造了一部讲述道德困惑和责任的顶尖小说,极为适合我们所处的这个年代。
《纽约时报》
黑暗、独特、骇人听闻,威廉·马奇这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新小说,是无可争辩、技法上炉火纯青的悬疑故事······ 这部小说注定要引发强烈反响,要引起激烈辩论,注定不会轻易受到遗忘。
《纽约先驱论坛报》
伊琳·肖沃特 一九五四年四月,《坏种》由莱因哈特公司初次出版,立即引发轰动。《大西洋月刊》称之为“近乎于没有缺点的悬疑小说”,《纽约客》杂志宣称它是“年度最佳作品之一”,《纽约时报》则认为“近期无有可与之比肩者,本年度内亦然”。欧内斯特·海明威、约翰·多...
评分罗妲简直就是唐沢雪穂的幼儿版吖。。。冷酷 自私 虚伪 无情 嘛当然 具体的环境吖发生的事情都很不同就是了 挺有看白夜行的感觉(别误会 我感觉白夜行也就是还行) 另外 译文的遣词造句好文雅吖。。。是原文就是这样还是翻译的功劳呢 我想是不是两者兼而有之 翻译有五星
评分我觉得这本书谈不上具备惊悚的情节,没有多少血腥,也没有多少嘶叫。只有一颗默然的心,和一颗饥饿的灵魂,不能被爱所包容的,游离于上帝约束之外的。。。。
评分对于那些经典的“性本善”或是“性本恶”我都不认同,而是善恶都存在,而且是深深地扎根在本性里面。 通过后天的影响,就看那方面占主导了,所以有些平时很善良的人,还是会有很“邪恶”的时候。善恶是很容易转变的。 对于小孩的犯罪和习惯,很多的确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后天就...
评分13万字的完美小说。刚看开头时并不觉得有多好,越往下越精彩!其实我非常不喜欢那种给恶人安装一个凄惨破碎童年的写法,好像非要替恶辩解一样。恶就是恶,原罪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才要在现世慢慢修行呢。我最喜欢本书的情节就是有人问那小坏种的妈妈是个什么人时,女主人公那种...
黑暗的我还觉得不够坏怎么破
评分by叔我觉得快收集齐你的所有书了……
评分无共情力的反社会孩子倒还不新鲜,但母亲的角色设置得非常好了,笔能再深一点就完美了
评分恶之花
评分如果我给你一篮子亲吻,你愿意拿什么来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