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1952年出生于台湾高雄。1974年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于1975年赴美国留学,攻读英美文学。1983年,她应中央大学之聘,回到台湾教学。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1985年以来,她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杂文,小说评论,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以专栏文章结集的《野火集》,印行100版,销售20万册,风靡台湾,是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1986年至1988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专心育儿。1988年迁居德国,开始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开台湾文学课程,并每年导演学生戏剧。1988年底,作为第一个台湾女记者,应苏联政府邀请,赴莫斯科访问了十天。1996年以后龙应台不断在欧洲报刊上发表作品,对欧洲读者呈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见解,颇受注目。自1995年起,龙应台在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写“龙应台专栏”。与大陆读者及文化人的接触,使她开始更认真地关心大陆的文化发展。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现定居德国法兰克福。
托嘉陵江三座大桥限号的福,让我心安理得把车扔公司里每天挤轻轨上下班,因此有更多的机会可以阅读,虽然3号线挤得人分分钟变形,但我上车早,倒也能找到正对座位的位置,拉着扶手可以坦然地看书。 最近在看龙应台《美丽的权利》,这是一本新编的合集,本来分为《美丽的权利》...
评分在吟的影响下,我拜读了龙应台这本旧作。吟的书评写得上佳,原不打算再废笔墨,但是俩人因为讨论林奕含自杀事件,还是觉得有些东西是可以从龙教授这本书里延伸开去思考的。 一,站队与沉默 在台湾林奕含因性侵自杀事件引起舆论关注时,出了北影摄影系学生阿廖沙举报自己老师...
评分最近接了几单有关「如何把兴趣变成兴趣」的咨询后,发现有些姑娘常常更多考虑他人感受,而对自己的喜欢却没有那么在意。 有人对心理学感兴趣,想报名考心理咨询师,爱人和她说,你别学得自己心理不正常,她就犹豫了。有人想换掉稳定但不喜欢的医院工作,可是担心父母不高兴,就...
评分妇女节的那一天,拿到坨爸给我买的这本书,当时想着名字很应景,昭示我要有自己的生活,并且活得美丽的权利么?想一想还蛮激动的咧(白客脸)。书的封面是我喜欢的款,淡绿色,简洁的,看着让人心生好感。她的书我看过很多,某一天坨爸告诉我,龙应台这本书,你看过没?...
观点略偏激比野火集感性多了是因为披上了胡美丽这个名字么?还是说当时环境就那么恶劣让她选择写得偏激一点?也收录了回应与挑战的文章,可以拿来练习批判读写能力...卧槽胡美丽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评分属于两性评论文学
评分以胡美丽、龙应台两位批评组成的一本评论集(姑且这么称呼吧)见识到了出一些很不同的观点,甚至忍不住反推自己本身作为一名现代女性,想要的是怎样的自己和怎样的环境。如此性格迥异的两位女性,谈论的也是不甚相同的问题,却莫名在一种和谐的音调上也是很有趣的阅读体验。不过确实会觉得专栏集结成书会有一些散的感觉
评分有点遗忘
评分对这本书有点小失望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