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亚当·斯密(1723-1790):生于苏格兰,青年时期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至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任哲学教授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为他在学术界赢得了声誉。他发表于1776年的《论国民与国家的财富》使他终于享有荣誉和爱戴。他于1790年去逝。一生未娶,没有子女。

出版者:Liberty Fund Inc.
作者:Smith, Adam
出品人:
页数:422
译者:
出版时间:2009-12-17
价格:USD 14.50
装帧:Paperback
isbn号码:978086597012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英文原版 
  • 政治哲学 
  • 外国思想 
  • 名著 
  • EconHistory 
  • 道德哲学 
  • 苏格兰学人 
  • 苏格兰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Smith's first and in his own mind most important work, outlines his view of proper conduct and the institutions and sentiments that make men virtuous. Here he develops his doctrine of the impartial spectator, whose hypothetical disinterested judgment we must use to distinguish right from wrong in any given situation. We by nature pursue our self-interest, according to Smith. This makes independence or self-command an instinctive good and neutral rules as difficult to craft as they are necessary But society is not held together merely by neutral rules; it is held together by sympathy. Smith argues that we naturally share the emotions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physical sensations we witness in others. Sharing the sensations of our fellows, we seek to maximize their pleasures and minimize their pains so that we may share in their joys and enjoy their expressions of affection and approval.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第一篇 论行为的合宜性 ◇“情感或心里的感受,是各种行为产生的根源,也是品评整个行为善恶最终必须依赖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看待感情,或者说,可以在两个不同的关系中考量感情:第一是从引起它的原因,或者说,从引起它的动机来考量它;第二则是从它所...  

评分

师傅说,娃不笨,就是内涵还需加深。 不喜欢浮躁的状态,虽然经常这样子。年龄越增长越趋向于沉静下来,不再喜欢疯疯癫癫。以前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是个开心的小人儿,但不是一个够聪明,够气质的姑娘。 温总理推荐过两本书《沉思录》、《道德情操论》,近期准备入手来看。需要...  

评分

一、缘起 严子几道曾言:“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海通已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天演论》译例言) 时下境况即是如此...  

评分

想在图书馆史哲借阅区里找到一本入门级的哲学书。这本《道德情操论》从书名上貌似浅显些,于是信手取下、翻开。这时才发觉这是总理推荐的书。 用了十天。除了一天做大作业以外,几乎每天都会在图书馆里捧着它艰辛地读几个小时。可叹斯密先生倾几十年心血完成的巨著,我...  

评分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另外一部非常著名的著作。 还没读完,有边读边记录的习惯。 朋友说,读哲学会让人越来越郁闷。 读了前三篇,其实发觉哲学让人更清醒的认识这个世界和人类。 如:论野心的起源及社会阶层的区别 1、我们喜欢展示富裕,掩饰贫困,原因在于人们同情的是我们...  

用户评价

评分

二刷,还是不轻松,这回在Part. IV & VI停留了很久,摸到了不少从前没摸到的小路。不过主线仍然比想象中的要模糊。

评分

self-love, reason还是sentiment能成为道德的奠基?斯密说,是最后一个。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既古典又现代:教化来自于性情的潜移默化(因此不必纠结impartial spectator到底是谁),但如果不进入社会,我们又无法获得真正的道德知识;无所谓客观或不客观的道德,只有是否适宜的、是否让人生厌的。

评分

self-love, reason还是sentiment能成为道德的奠基?斯密说,是最后一个。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既古典又现代:教化来自于性情的潜移默化(因此不必纠结impartial spectator到底是谁),但如果不进入社会,我们又无法获得真正的道德知识;无所谓客观或不客观的道德,只有是否适宜的、是否让人生厌的。

评分

斯密他偏叫亚当

评分

self-love, reason还是sentiment能成为道德的奠基?斯密说,是最后一个。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既古典又现代:教化来自于性情的潜移默化(因此不必纠结impartial spectator到底是谁),但如果不进入社会,我们又无法获得真正的道德知识;无所谓客观或不客观的道德,只有是否适宜的、是否让人生厌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