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玛赞·莎塔碧(Marjane Satrapi)于1969年出生于伊朗雷士特。她在德黑兰长大,在那里的法语公立学校学习,之后去维也纳,后又去斯特拉斯堡学习插图艺术。她写过几本儿童读物,创作的插图发表在世界各地的报刊杂志上,包括《纽约人》和《纽约时报》。她目前住在巴黎。
伊朗,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长期以来人们谈起她总是将之与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作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作者出身豪门,以当年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为背景,用客观的眼光叙述了国王被推翻、两伊战争等事件。伊朗的政治、历史、文化也随这个女孩的成长经历以及那黑白分明、质朴有力的有版画感的图画,走近了读者,震撼人心。出版后,先后获得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最佳漫画奖,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拍成动画片后,入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第33届法国电影恺撒奖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等六大奖项提名,并获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奖。本次将原来的四册合为一本出版。
单从艺术欣赏上来说,同名法语版的动画电影节奏完美得多。 从个人角度,我不喜欢这本书。 在女主身上我看到很多自己过去的影子,随着不断接触新的文化,我改换自己的梦想,自己信仰的主义,虚无主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是的我一直很反感同时受过直男癌的迫害,但越来越多的...
评分 评分大四时因为由此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不过当时网上只能找到法语版的下载,各种看不懂。后来有了4卷本的中文版,但价格相对于当时经济拮据的我有点吃不消。直到三联出了这个四合一的版本,我才入手一读。 只看电影时以为作者只是个单纯的向往西方厌恶伊朗政教合...
评分伊朗是一个经常耳闻到但不甚了解的国度。 玛赞·莎塔碧的书深深感动了我。我看的是1-4那种书的电子版。当看完第一本之后,就欲罢不能,一直看完了所有。 我深深的为波斯民族感到痛心。 玛赞所写的时代背景真是一个让伊朗难以为国的时代:北面是强大的苏联,本身又依靠美国,西...
评分很久没有手不释卷的情况了,似乎跟着作者一起从童年到青年再到成年长大一次,不过换在了伊朗。她坦率诚实地谈论着在伊朗受到的思想禁锢,热烈但又可怕的革命热情,人们的面具和真实,自己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冲突和迷失,试图融入社会的圆滑世故,以及最终让她回归自己的...
虽然看过电影,看到原著时某些片段还是精彩到不行。
评分启发不少。但答案还需要自己去寻找。
评分“。。。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苟且地活着。”
评分1、黑白两色用于表达此主题再合适不过。2、叛逆却独立的小女孩视角却能把复杂严肃龌龊的问题说得再清晰不过。3、读到战争部分,政府对本国青年的征战号召,想起龙先生的大江大河。4、今天出门悲剧的选择了一只黑色马克笔,被淹没在这黑白里,笔记不知如何做起。
评分“你是个自由的女人。如今的伊朗不适合你。我不许你再回来了!”为了这句话也值五星了。不可思议的是也有很多女性为绿教的沙猪制度唱赞歌,只能说斯德哥尔摩征真可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