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emschaukel

Atemschaukel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国作家赫塔·穆勒获本届诺贝尔文学奖,让国内所有德国文学的爱好者跌破眼镜。她在中国的知名度几乎为零,国内文学界、出版界人士都表示,除了鲜见的几篇短文,国内对这位女作家的了解和译介实在少之又少。介绍当代世界文学前沿作品的《外国文艺》杂志对她只字不提,也只有《世界文学》在2003年第5期发表过她的一个小短篇《一只苍蝇飞过半个森林》而已。德国媒体甚至称穆勒为“德国文学的圈外人”。也难怪连她本人都称对获奖感到意外。

出版者:Hanser
作者:Herta Müller
出品人:
页数:299
译者:
出版时间:2009
价格:19.90 EUR
装帧:Gebundene Ausgabe
isbn号码:978344623391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呼吸钟摆 
  • 德语 
  • 小说 
  • HertaMüller 
  • Herta_Müller 
  • 外国文学 
  • NobelPrizewinner2009 
  • 赫塔·米勒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德国女作家赫塔·穆勒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项殊荣也给赫塔·穆勒带来了109万欧元的实际收益。赫塔·穆勒作品的最高成就应该算是今年夏季新出的长篇小说《呼吸钟摆》(Atemschaukel),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二战后在一个苏联劳改营里的俘虏的故事。

“这是一部关于政治纪实文学的不可忽视的作品。”德国《时代周刊》文学评论开篇就给予了赫塔·穆勒的长篇小说《呼吸钟摆》这样的评价。

在那个时期的专制社会中,时刻都有可能发生逮捕、酷刑和谋杀,这种恐怖的阴影像某种气味一样弥漫在人们日常生活所呼吸的空气当中。赫塔·穆勒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这种窒息的恐怖感在她的作品中表达了出来。

那个时代的牺牲者不仅包括纳粹分子本身,还包括当时被战胜者抓捕的人们:如所有17至45岁的罗马尼亚籍德国人,他们在1945年1月被送到了苏联劳改营中。其中遭到流放的有当时17岁的罗马尼亚裔诗人奥斯卡·帕斯提奥(Oskar Pastior),以及赫塔·穆勒的母亲。奥斯卡·帕斯提奥与赫塔·穆勒不仅有相似的经历,他们的共同之处更在于他们对语言力量的信任,一种根植于语言内部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穿越文字表面直达真理本身以及关于人类和政治的矛盾关系。正因为这样,这两位诗人作家决定共同完成赫塔·穆勒在2001年开始的这部文学作品。奥斯卡·帕斯提奥在2006年意外去世之后,赫塔·穆勒的文学创作因此停了一年之后才得以继续。

这是一部关于精神匮乏的纪实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是一个没有爱,没有希望的极端孤独世界。文中没有出现“仇恨”这样的字眼。我们可以在书中读到“虱子,黑夜中苍蝇的轰鸣,以及饥饿天使对每一个俘虏的守护,这是一个只有皮和骨头而没有血肉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恶魔给我们的晚餐送来的是杂草和土豆皮”。

赫塔·穆勒的文字中不仅透露着诗性,同时也有着对日常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述和刻画,这两者又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和谐地共存于作品之中。这就是她语言的充满艺术感的图像性。

这部小说主要描写的是一个人物,即奥斯卡·帕斯提奥。将他的命运故事转化为一部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带着一种审美的冒险,因为它必须能够说服那些了解奥斯卡·帕斯提奥的人,同时也必须能够说服那些经历了这段历史,始终也无法摆脱这段恐怖的过去的人们。

《呼吸钟摆》一书正是这样扼住了大家的呼吸。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于周四在斯德哥尔摩公布了今年的评选结果。德国女作家赫塔·穆勒获得了这一殊荣。在颁发奖项的时候,评委会称她的作品将纪实文学与诗性文学融和在了散文中,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类心灵归属感的匮乏。同时,这项殊荣也给赫塔·穆勒带来了109万欧元的实...  

评分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的亲密朋友、合作者帕斯替奥尔被揭露是安全部特务。 尽管从东欧剧变后,不断有档案材料揭露出很多著名的所谓异议人士曾经为安全部门工作,告密他们的朋友和亲友,例如前捷克著名流亡作家昆德拉等。但是,人们还是为不断揭露出来的更多...  

评分

在囚禁的本质上,苏联劳改营与纳粹德国的集中营并没有区别,它虽然没有纳粹集中营那般令人发指的血腥和屠戮,但它同样充斥着暴力、恐惧和令人形神分离的孤寂、落寞,还有那份偶有的可以说是简陋的幸福和满足。 赫塔·米勒的《呼吸秋千》是一部令人回味的作品,那不仅仅是一个个...  

评分

在赫塔·米勒的笔触下,主人翁奥斯卡·帕斯提奥将劳动营内接触的所有事物拟人化,他需要这么做,也必须这么做,唯有这样做,才能让他们分摊自身那满溢而出并时刻妄图吞噬他求生欲望的情绪。这情绪里有畏惧、不满、怨恨、怜悯,甚至爱。 人是没法长久地对另一个人或一件东西保持...

评分

零碎的物质,零碎的物质包围所有行动,在这里没有任何人形的指标,没有任何可以指向一个人的精神,思考,个性,所有的事情都被一些砖瓦,食物,地基,体毛,触手可及得让人发憷,以至于每次回忆起这些的时候,你只能看到浅浅的阳光和旋起的灰尘,关怀不应该达不到触手可及的地...  

用户评价

评分

马拉松式地读完此书,已经过去了半年多。非常沉重,打心底讨厌控诉欲过强的历史题材。若不是当年柏林时与作者做过邻居,若不是有人馈赠此书,我想我可能不会读它。

评分

一切都变成了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圈圈点点、旺盛的、充斥着错位比喻的奇异图像和思想世界。而这种描述或许还是比很多 "硬核记录"更真实。 当赫塔米勒几乎是冥思苦想地用几页纸描述了营地里无处不在的水泥的感觉,煤渣,"我"听见"肉"这个词内心涌流,营地里微不足道的食物有怎样的仪式。营地的现实变得可看可听可触摸或者是有滋有味。 一个亲身经历过近乎饥饿的痛苦的人,会不会因为作者在表达上接近了不可言说的东西而赞美她,还是觉得那些非理性的、疯狂的、充满诗意的对自身痛苦的看法只是废话?

评分

这本书很难以描述,又冰凉又暖和、又空又满、让人看得不舒服,很少能读到一本那么好的书。不过,我看的是德语本,不知道翻译成中文还能不能保留它的味儿

评分

一切都变成了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圈圈点点、旺盛的、充斥着错位比喻的奇异图像和思想世界。而这种描述或许还是比很多 "硬核记录"更真实。 当赫塔米勒几乎是冥思苦想地用几页纸描述了营地里无处不在的水泥的感觉,煤渣,"我"听见"肉"这个词内心涌流,营地里微不足道的食物有怎样的仪式。营地的现实变得可看可听可触摸或者是有滋有味。 一个亲身经历过近乎饥饿的痛苦的人,会不会因为作者在表达上接近了不可言说的东西而赞美她,还是觉得那些非理性的、疯狂的、充满诗意的对自身痛苦的看法只是废话?

评分

这本书很难以描述,又冰凉又暖和、又空又满、让人看得不舒服,很少能读到一本那么好的书。不过,我看的是德语本,不知道翻译成中文还能不能保留它的味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