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平年间,正值大唐开元盛世。为了寻找传戒高僧,四位年轻的日本僧人不畏艰险随遣唐使船西来,荣睿和尚与普照和尚几经周折,终得到高僧鉴真应允东渡。已在大唐五十年的老僧业行,也带上了花费毕生心血抄写的经卷,与他们一同归国。
五次渡海受挫,众人在滚滚波涛间几经沉浮,或客死异乡,或魂归大海。鉴真虽然双目失明,却不改初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时抵达日本,于奈良东大寺登坛授戒,为天平时代文化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井上靖(1907~1991),日本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和诗人,日中古代文化交流史和中国古代史研究家,日中友好社会活动家。1907年出生于北海道,早年遍读中国典籍。代表作有《斗牛》《城堡》《天平之甍》《楼兰》《敦煌》《孔子》等,其中《天平之甍》于1958年获日本艺术选奖。
最近日本捐赠中国物资上写的几首古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很多人感叹日本人有情趣、有文化,接着又反过来嘲笑本国人民的文化水平。 前两天就有一篇文章说“为什么人家能出‘风月同天’,你只会说‘武汉加油’?”我看了觉得很尴尬。 觉得尴尬的原因是,作者看起来是要批评当下语...
评分井上靖的著作,这是一本由史书而来的文学作品,是井上靖的好友给他的意见,于是这本书就应运而生了。天平是日本的国号,对应于中国就是唐朝玄宗时期,说的是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求法,鉴真东渡的故事。文中的普照和尚为了请高僧去日本弘法,在唐土耗尽了半生。业行和尚日夜埋首典...
评分普照、荣睿、玄郎、戒融四人怀揣着相似的想法赴唐,最终轨迹各不相同。 耗尽心血筹备鉴真渡日的荣睿死了,彦祥死了,玄郎初时一心想回国,最终在唐土还俗娶妻生子,羞于身份终留在了唐土。戒融选择四处行走托钵修行,说着不再返回国土要去了天竺,依后传似是折返,规程中携带的...
评分 评分井上靖的著作,这是一本由史书而来的文学作品,是井上靖的好友给他的意见,于是这本书就应运而生了。天平是日本的国号,对应于中国就是唐朝玄宗时期,说的是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求法,鉴真东渡的故事。文中的普照和尚为了请高僧去日本弘法,在唐土耗尽了半生。业行和尚日夜埋首典...
近来才慢慢学会欣赏删繁就简的美。整个书的风格清苦有涩意,像茶。而我一直以来是不爱饮茶的,长大了,味觉与审美都渐渐多了些层次,而不再有激烈饱满的情绪,心里也就空出了地方,可以欣赏枯寂与苦涩的美。行文是节制平淡的,用说明文的感觉,将史料与小说融到一起写,别有冷清之感,但是也觉余味悠长。井上靖这种笔法,写普照业行鉴真的个性写的好,那是自然;难得的是写戒融这般洒脱的个性也写的栩栩如生,却是不易。
评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合上这本书时算是真正深刻感受到了这句话其后的含义和重量。若说最终得以与鉴真同道回国的普照可算是功德圆满,那么极力促成此事却无奈客死他乡的荣睿于其自身未得落叶归根虽有遗憾,但若于极乐世界有知鉴真成功赴日便也大可得以心安罢。最无奈最悲惨的莫过于业行,费尽毕生心血一字一句誊抄而得的几十箱经卷最终沉入海底,自己也终于未能再次踏上故土。看到他落得如此下场,顿觉内心一片苍茫。一将功成万骨枯,世上万事万物莫非如此,至于我,也不过是渺渺天地间的刍狗,连枯骨都算不上。
评分读完真的有冰冷的感觉,很多人费了一生执着于一件事,失败了就毫无意义,成功了,也只配在史书上一笔带过。
评分看过井上靖的《楼兰》等,虽然是小说,但我能读到的不仅是位作者的才情,仿佛可以看到埋头翻阅大量史料的辛苦。不知为何,我从不崇拜,那些天资聪颖,对那些真的很努力的付出由心底尊敬。
评分(黑科图书馆)无欲无求的书才是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