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童
江蘇蘇州人,一九六三年生,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南京《鍾山》雜誌編輯,現為專業作家。著有短篇小說集《傷心的舞蹈》、《南方的墮落》、《一個朋友在路上》、《十一擊》、《把你的腳綑起來》, 中篇小說集《妻妾成群》、《紅粉》、《離婚指南》、《刺青時代》,長篇小說《米》、《我的帝王生涯》、《武則天》、《城北地帶》等。
《妻妾成群》(中篇)曾被導演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無論是藝術成就抑或得獎記錄,有口皆碑。
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尤其在法國,更是出版了他的六部作品,是在法國影響力較大的中國作家。
直逼契訶夫悲憫的靈魂與卡夫卡崎嶇的人性書寫
蘇童迄今為止最好的長篇小說!
一宗「烈士後裔」真偽歷史謎案與個人的道德瑕疵
將擁有官吏(書記)地位的庫文軒推落萬劫不復的人生谷底
家庭生活瓦解 被摒棄於河岸的人群之外
他退守的河岸船隊是生存的最後堡壘
唯有暗無天日的生活讓自己感覺還活著
生命是一場醒不過來的夢魘……
他灰燼般的餘生
唯有從受他監控的兒子庫東亮身上
盜取最後些許「人」的溫度
河流與兒子是他一生起落的唯一見證者
被剝奪的人生到底是什麼滋味?
他要怎麼做才能搶回生命的最後一點尊嚴?
《河岸》的故事發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一個靠河的小鎮上。狂暴的時代,混沌的河流,一切如此荒涼,只有當漂流河道的船隊靠上岸邊時,才帶來一陣騷動。
蘇童對河流意象的迷戀其來有自。河是連結作家心目中「南方」的動脈,深沉、混沌,神秘,穿鄉過鎮, 流淌到不可知的遠方。河不受拘束,有時汎濫,有時枯竭,莫測高深。相對於河的是岸,那律法與文明的所在,限定河流走向的力量。
蘇童以《河岸》來回應這些同輩作家的文革紀事,行文運事的確獨樹一格。蘇童的筆觸是抒情的,而他筆下的世界是無情的。擺動在修辭敘事和歷史經驗的落差之間,《河岸》即使在寫作的層次上,已經是一種河與岸、想像與現實的對話關係。這很可以成為蘇童未來創作的走向,岸上河上,持續來回移動。
—王德威
导)在2002年《蛇为什么会飞》之后,中间苏童回过一次秦朝,2006年,他出版了《碧奴》。3年后,他又回到了当代,有人说《河岸》是他第二次用长篇写当代的故事,发生在70年代。《碧奴》出版后,有人批评他“一根筋”,死命地写一个女人的哭泣。这回的《河岸》,还是“一根筋”,...
评分中秋打算回家,在学校图书馆里转了半天,最后挑了一本苏童的书。 河岸。 我没有文学素养没有鉴赏能力。所谓的苏童,给我的印象并非是传说中有着近乎病态想象力的作家,有着一个让人不能承受的世界的男人。 我只是单纯的喜欢他朴实的文风。 也许不能叫做朴实。 我坐的夜班车,...
评分青春期对于许多人来说,大概都是丑陋的。匆忙,慌张,羞耻感,狼狈,错误百出。 上世纪70年代对于我来说,是小城的孩提时代,外婆的中学,顽皮的童年。但比我大八岁的小舅却是正处在他的青春期。他上初中,一到放学摊开作业本就揉一个纸团塞嘴里,去厕所数小时不归,家...
评分坦率的说,苏童是个擅长讲故事的高手,也是个虚构历史的幻想天才,他就像个调皮淘气的顽童一般,自由出入历史的罅隙,肆意追怀一抹灰暗氤氲的乡愁,那种不温不火的娓娓幽幽的叙述腔调,都打上了这个江南小子的个性标签,他的骨子里是属于散文诗的,典雅绮丽的如水文风伴以颓败...
评分这也是魔幻现实主义么?多少能找到一些我现实生活的影子:对性既渴求又羞涩的青春期,对自然界莫名的恐惧,对亲人的叛逆和爱,对社会市侩的反感。
评分不喜欢
评分不喜欢
评分「我们的世界是一条奔涌的河流,狭窄而绵长,一滴水机械地孕育另一滴水,一秒钟沉闷地复制另一秒种。」——「看完这本书时,我的脑子里无端端地冒出一句话——悲剧总是想似的。看过那么多悲剧之后,它还依然能震撼到我,那是『信仰』的力量。我喜欢这本书,没『希望』又如何?」
评分只能给三颗星,主角遭遇的发展值得花时间不停的看下去,让人产生不停读下去的欲望,但是结局过于突兀和荒诞,我看了心里空落落的,差评。书里的和性有关的描写还是很压抑,和《米》差不多,让人怀疑苏童是不是阳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