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1~2卷(套装共2卷)》内容简介:梅列日科夫斯基是俄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前半期最有影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文学评论家和宗教思想家之一。他的成就涉及欧洲和俄国文史哲各个领域。“基督教是什么”这个问题,贯穿了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全部创作。他通过解读历史人物,尤其通过剖析人物的灵魂、精神过程来表现和叙述他的宗教哲学思想。
这部写于1900年到1902年的两卷本长篇作品《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明证。通过对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人及其主要作品的剖析,梅列日科夫斯基力图审视俄罗斯现代民族精神的代言人的灵魂,揭示俄罗斯现代宗教思想所面临的问题,探索这些问题在现代语境中的宗教哲学意义。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1~2卷(套装共2卷)》共2卷。
托尔斯泰笔下的女性往往凸显“肉”的气息,纯洁如娜塔莎不也最终沦为日常琐屑包围下的为人母者了吗?更不用说雍容高贵的安娜了,那注定的邂逅注定了通往悲剧的情欲沸腾,仿佛她迷人胸脯的一起一伏尽在我们眼前,甚至还有那呼吸声,以及与沃伦斯基争吵时的绝望又不可理喻的表情...
评分托尔斯泰笔下的女性往往凸显“肉”的气息,纯洁如娜塔莎不也最终沦为日常琐屑包围下的为人母者了吗?更不用说雍容高贵的安娜了,那注定的邂逅注定了通往悲剧的情欲沸腾,仿佛她迷人胸脯的一起一伏尽在我们眼前,甚至还有那呼吸声,以及与沃伦斯基争吵时的绝望又不可理喻的表情...
评分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梅列日科夫斯基·(Мережковский Дмитрий Сергеевич,1865-1941),俄国诗人、小说家、批评家和思想家。毕业於圣彼得堡大学。1888年发表第一部诗集。《论现代俄国文学衰落的原因及新流派》(1893)一文是俄国现代主义的重要...
评分洛扎诺夫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托尔斯泰和陀斯妥耶夫斯基时说:“托尔斯泰令人吃惊,陀斯妥耶夫斯基令人感动,”这句话见地非凡。大多数人的感受与此正好相反。他随后又说:“陀斯妥耶夫斯基是沙漠中的骑士,背着一只箭囊,他的箭射向哪里,哪里便流血”。沙漠里无什么活物可言...
评分首先,我得承认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我只读过《卡拉马佐夫兄弟》和半部《群魔》,固然钦佩他的稀世才具,但毕竟没有产生对托尔斯泰那样心神激荡的共鸣感;我也并不想仅仅经由梅列日科夫斯基出色的解读来认识陀思妥耶夫斯基,鹦鹉学舌般地谈论他在我看来是一种侮辱。因此请原谅...
宗教味太浓,也没有找到我想要的东西
评分4.5,虽卷一题为“生平与创作”,通过托翁与陀翁其人其作品来透视其灵魂;卷二为“宗教思想”,探察两位对上帝的态度如何在各自的作品中呈现;但横亘于全书、勾连上下卷的最重要的主题仍是宗教。卷一甚佳,乔治·斯坦纳曾说:托尔斯泰质疑上帝,但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上帝杰出的信徒,卷一在揭示了二者的对立之外,更兼有二者自身的矛盾,如托翁宗教冲动与艺术冲动的角力,陀翁则通过否定见证上帝。最精彩的部分乃是作者在提出二位皆源出于普希金的事实之上,挖掘其艺术的不同:托以此岸的目光看待死亡,陀以彼岸的目光看待生命;托从肉体走向灵魂,陀从内心走向外在,从而造就了不同的“看”与“听”的艺术。卷二名义上是作者通过作家作品分析其宗教思想,但实质上作者只是通过托与陀来夹带私货、宣扬自己的宗教思想,不免有胶柱鼓瑟、牵强附会之处。
评分假装读过…………三年前老王送我的
评分虽然全篇充满了二元对立的论证,但仍然不失为经典文论。或许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论点完全能成为托氏与陀氏之间的衔接而非对抗:托尔斯泰之属肉,并非来源于属灵的欠缺,而是本身将灵压之于肉体下,本身成为了作出决断的依据;而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属灵,也并非是对于肉体的妥协,而是依肉来寻找灵之存在。所以,也就能理解安娜会突然选择自杀,而拉斯科尼克夫以杀人来叩问上帝。上卷充满了对二位作家的深刻洞见;而下卷则更像是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借二者之口塑造东正教的新教廷。
评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书评价这么高。在我看来,上卷挺出色的,下卷把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强行纳入“基督—反基督”的框架里,显得很奇怪。 本来想打三星的,看在译者这么费工夫的份儿上,加一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