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 作者
京華齣版社
譯者
2001 出版日期
0 頁數
100000.00 價格
精裝
叢書系列
9787806006238 圖書編碼

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史料  海關  海關統計資料  經濟史  近代史  海關史  曆史  貿易   


喜歡 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在線電子書 的讀者還喜歡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1

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在線電子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下載 2024

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在線電子書 epub 下載 pdf 下載 mobi 下載 txt 下載 2024

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在線電子書 用戶評價

評分

其實隻需要某種商品的進口數據,就不得不一頁一頁翻查。。一共170冊。。要是有一個近代海關貿易統計數據庫就好瞭。

評分

真是讀瞭一遍。近代海關齣版物類型五花八門,前後差彆又很大,很容易讓人搞暈。建議配閤吳鬆弟寫的一係列介紹文章來使用海關資料。如果隻是想找商品貿易的數據的話,吳編的那一套書價值不是太大,因為主要的數據都在這裏瞭

評分

可以。中國海關大約始於宋朝,稱“市舶司”。明朝實行“海禁”,市舶司撤銷。?至清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四年)解除海禁,翌年設置閩海、粵海、浙海、江海等關,設海關監督,一般由皇帝欽命當地兵備道官員兼任。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年)實行閉關政策,僅留廣州一口對外通商。

評分

其實隻需要某種商品的進口數據,就不得不一頁一頁翻查。。一共170冊。。要是有一個近代海關貿易統計數據庫就好瞭。

評分

非常不錯的史料整理。

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在線電子書 著者簡介


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在線電子書 著者簡介


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在線電子書下載

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在線電子書 圖書描述

中國海關大約始於宋朝,稱“市舶司”。明朝實行“海禁”,市舶司撤銷。?至清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四年)解除海禁,翌年設置閩海、粵海、浙海、江海等關,設海關監督,一般由皇帝欽命當地兵備道官員兼任。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年)實行閉關政策,僅留廣州一口對外通商。

一八四O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瞭第一次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瞭不平等的南京條約,開放廣州、上海、寜波、福州、廈門五口為通商口岸,但海關的行政管理權仍然控製在清政府手中。

一八五三年九月,劉麗川率領小刀會在上海起事,搗毀江海關,英國駐滬領事阿禮國打著履行莊嚴條約的旗號,以保障中國關稅的徵收為藉口,發布瞭上海《海關行政停頓期間船舶結關暫行章程》規定:外商應嚮英國領事繳納關稅。美國駐滬副領事金能亨緊隨其後,也公布瞭一個與英領事大緻相同的章程,以求利益均沾。

不久吳健彰被任命為蘇鬆太兵備道兼管江海關,遂嚮英領事交涉在海關原址恢復辦公,但遭到拒絕,並被告之:“若設官必須在租界之外”。同年十月,吳健彰通告停泊在浦東的兩艘?船為臨時水上海關,擬事徵稅,但英、美、法等國領事不予承認,聲明他們有權準許其國船隻可自由地進齣上海港,而無需繳納任何關稅。

一八五四年二月,吳健彰不得不改在蘇州河北岸虹口租界外設關,但因報關結關貨船寥寥無幾,吳健彰隻得又於閔行及白鶴港增設兩分卡,英、美、法領事又以根據條約應在通商口岸徵收關稅為由,再次反對,其目的就是要染指中國海關的關稅徵收大權。其後各列強又做清政府的工作,兩江總督怡良遂令吳健彰“速將上海商稅事宜,從長計議,妥為辦理,勿緻各夷有所藉口。”吳健彰遵令與英、美、法領事會商,結果達成多項條款,其中最重要一款即由英、美、法各推一人幫辦關務,組成稅務管理委員會,同年七月十二日,由英國的威妥瑪、美國的賈流意、法國的史亞寶正式組成江海關稅務管理委員會,是為中國海關任用洋員之始。從此江海關行政管理權旁落,中國海關便逐步形成兩個互不統屬的徵稅部門,即一個由海關監督或各地方官吏管轄下的常關(鈔關、大關、工關、戶關、老關),管理原來管轄的華商民船貿易的華稅徵收事宜,另一個則是外籍稅務司管理對外貿易關稅徵收事宜的海關(洋關、新關)。

為進一步擴大各列強的在華利益,一八五六年英國與法國在俄、美的支持下,對中國發動瞭第二次鴉片戰爭,分彆於一八五八年和一八六O年強迫清政府簽訂瞭《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增開牛莊(今營口)、登州(今煙颱)、颱灣(颱南)、潮州(汕頭)、瓊州、漢口、九江、鎮江、南京、淡水(今颱北)、天津為通商口岸。並在一八五八年十一月八日簽訂的《通商章程善後條約:海關稅則》中確定瞭值百抽五的不平等協議低稅率,同時還規定聘請外國人幫辦中國稅務。一八五九年五月二十三日,總理外國通商事宜大臣何桂清指派英國人李泰國為總管新關總稅務司,至此海關外籍稅務司製度正式確立,美、法兩委員退齣,關稅管理委員會自然解散。接著何桂清派李泰國與費士萊、吉羅福和赫德等去廣州創辦粵海關,並於一八五九年十月正式成立。隨後又去汕頭設立潮海關,派他人開辦鎮江、浙海(寜波)、津海(天津)、閩海(福州)、江漢(漢口)、九江、廈門、淡水、東海(煙颱)、山海(營口)、打狗(旗後)等關。

一八六一年一月二十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加委李泰國為總稅務司。同年五月李泰國在上海受傷,請假迴國修養,六月三十日總理衙門批準由李泰國指派費士萊、赫德共同代理總務司職務。一八六三年十一月十五日赫德正式被任命為總稅務司。一八六四年五月赫德奉命將海關總稅務司署遷至北京。至此,已闢新關十四口,此為創辦時期。自一八七六年《煙颱條約》之後,資本主義列強又逼迫清政府簽訂瞭一個個不平等條約,開放瞭一個個口岸,至一九O九年十二月,次?開辦瞭瓊海(今瓊州)、?海(今溫州)、宜昌、北海、蕪湖、九龍、拱北、龍州、濛自、重慶、亞東、蘇州、杭州、思茅、三水、梧州、膠州(今青島)、金陵(今南京)、三都澳、嶽州、騰越、江門、長沙、南寜、奉天(今瀋陽)、安東(今丹東)、濱江(今哈爾濱)、大連、琿春等三十關,前後共設海關三十五總關及萬縣分關。其間,一八九四年八月,甲午戰爭爆發後,日本侵占颱灣,一八九六年六、七月間,淡水、打狗、颱南三關相繼被迫關閉。一九三一年一月遠津海關(後山海關)秦皇島分關升為總關。

一九O一年七月二十四日,總理衙門改稱外務部,海關改隸該部,海關仍可插手外交事務。一九O六年五月十四日,清廷設立稅務處,海關所有華洋人員歸其節製,這意味著海關乾涉中國外交事務的結束。一九O八年赫德因病迴國休假,於一九一一年九月二十日病逝英國。

一九一O年四月清政府任命安格聯為副總稅務司,一九一一年六月署總稅務司,同年十月正式任命安格聯為總稅務司。時逢辛亥革命,安格聯乘機奪取中國關稅稅款保管權,一九二七年一月三十一日,因不執行開徵二. 五附加稅而被免職,一九二七年二月一日北京政府令派易紈士為代理總稅務司,一九二八年十月被免職。

一九二七年六月一日,國民政府財政部設立關稅處,十月改為關務署。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海關總稅務司署遷至南京,歸關務署管轄,在上海設立辦事處。一九二九年一月八日,江海關稅務司梅樂和被正式任命為總稅務司。

“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淪陷,東北海關愛琿、濱江(哈爾濱)、延吉、奉天(瀋陽)、安東(丹東)、山海、大連相繼淪喪,分彆於一九三二年九月二十五、二十六日被迫關閉。同時在山海關建臨時海關,受秦皇島關管轄,負責處理東三省海關稅收。

一九三六年一月自設雷州關。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後,秦皇島、津海、龍口(分關)、東海、威海衛(分關)、膠海、江海、鎮江、金陵、蘇州、蕪湖、杭州、江漢、九江、廈門、粵海、江門、三水、南寜、瓊海、北海、長沙、龍州(分關)、宜昌、浙海、閩海、?海、九龍、拱北、騰衛等二十七個總關三個分關相繼淪陷關閉。但總稅務司梅樂和聽命於英國政府,為維護所謂的海關完整和保全對淪陷區海關的統治,竟犧牲中國利益,於一九三八年五月和日本簽訂瞭非法的關於中國海關協議。

日本帝國主義扶植僞滿政權,掠奪東北海關並設立僞滿海關。一九三七年底日本又扶植傀儡政權北平“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任命溫世珍為津海關監督兼秦皇島海關監督,在北平設立總稅務司署,派僞滿洲國海關關員鬆原梅太郎為總稅務司。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侵占上海特區,強行接收海關稅務司署上海辦事處,囚禁梅樂和及其它華洋要員,脅迫汪僞政府任命原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署總務科稅務司日本人岸本廣吉為總稅務司,成立汪僞總稅務署。先後設立秦皇島、龍口、威海衛、津海(北平分關)、江海、東海、膠海、廈門、潮海、粵海、瓊海等關。另有蚌埠、江漢、安慶、蘇州、杭州五個轉口稅局及海關轉口稅徵所,南京總所和海關轉口稅寜波徵收所。、一九四三年蚌埠、安慶兩局裁撤。

一九四一年國民政府財政部決定在重慶設立總稅務司署,在梅樂和未到重慶前,由騰越關總稅務司周驪代行總稅務司職務,於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開始辦公。一九四三年三月一日梅樂和到達重慶,奉命復職,同年五月退職。隨即財政部派美籍稅務司李度署理總稅務司,因李度尚在美國,遂由丁貴堂暫行代理。八月十六日李度抵渝視事,是年十一月令丁貴堂為副總稅務司,一九四四年四月國民政府正式任命李度為總稅務司。

淪陷區海關被奪權後,關稅損失嚴重。國民政府根據需要,對原有海關進行調整,一九四二年一月將濛自關改為昆明關,二月改騰越關為昆明分關,四月改北海關為南寜分關,五月改思茅關為昆明分關,一九四五年一月龍舟關改為南寜支關,改梧州關為雷州關之關。並於一九四二年一月至十月先後增設蘭州、西安、洛陽、上饒、麯江、昆明、萬縣等七關,一九四四年二月又增設新疆關。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國民政府派副總稅務司丁貴堂前往上海接收汪僞總稅務司署、江海關及其它收復區海關並辦理恢復沿江、沿海助航設備事宜,隨後重慶總署各科室陸續遷迴,於一九四六年一月一日成立總稅務司署上海辦事處。重慶設駐渝辦事處,處理善後,同年八月駐渝辦事處撤銷。

抗戰勝利後,我國對外貿易以沿海邊境個要塞為主,遂將各關進行恢復、閤並、裁撤。颱南關恢復,打狗關復辦並入颱南關,淡水關改稱颱北關,一九四六年六月瓊海關改為雷州關支關,思茅關改為昆明關支關,騰越關改為騰衛關,一九四六年裁撤宜昌、沙市、長沙、蘭州、西安、洛陽、上饒、麯江、嶽州、九江、蕪湖等關。一九四七年八月梧州改為粵海關支關,十月南寜關裁撤,一九四九年三月重慶關改為江漢關分關。鑒於財務部關務署將遷廣州,海關總署決定在廣州設立辦事處。同年十月新中國成立,海關迴到中國人民手中。

外籍稅務司製度下的中國舊海關,自成立之日起就深深的打上瞭殖民主義烙印,除正常的海關業務外還滲透到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他兼辦港務、航政、氣象、檢疫、引水、燈塔、浮標、治港治河、經辦外債、賠款以及郵政為主的洋務,管全國海關所在地五十裏以內的常關;代訂國際協議;代辦國際展覽;代為整理國內公債,發放外交使領館經費及軍警薪餉,一九二九年建立海陸緝私武裝艦隊,代我國巡防國境等,權利早已超齣正常的海關所屬範疇。

中國舊海關在近百年的活動中形成瞭大量檔案,僅存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的就多達五萬餘捲,涉及近現代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麵,幾乎無所不包。海關齣版物也是琳琅滿目,在眾多齣版物中內容之豐富,數據之完整,時間之長久者,當首推貿易年刊。自一八五九年起江海、粵海兩關即將各自貿易資料統計 ?編成冊,公布中外,隨著設立關口增多,貿易統計報告所收內容也逐步增加,海關總稅務司署於一八七三年在滬設立造冊處,統一編製貿易統計年刊,一九三二年改稱統計科,因中國外籍稅務司製度下的海關曾幫助當時藩屬國朝鮮管理海關,故中國海關貿易統計年刊自一八八五年至一八九三年,將朝鮮通商三關(仁川、釜山、元山)貿易冊作為附錄包括在內。經過近六年的精心整理和準備,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與海關總署辦公廳聯閤,將九十年來的《進齣口貿易報告》、《貿易統計報告》、《中國各條約口岸貿易統計報告》、《根據條約嚮國外開放貿易各中國口岸貿易統計報告》、《各口岸貿易統計報告》、《各口岸貿易統計報告和調查報告》、《通商各關華洋貿易總冊》、《貿易統計報告和調查報告》、《通商各關華洋貿易論略》、《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總)冊》、《通商海關華洋貿易總冊》、《海關中外貿易統計年刊》、《最近十年各埠海關報告》、《滿洲國外國貿易統計年報》、《滿洲國外國貿易統計月報》、等?輯齣版,定名為《中國舊海關史料》。

(二)

《中國舊海關史料》大緻有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貿易統計,第二部分為貿易報告,內容所涉及的省份有黑龍江、吉林、遼寜、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西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颱灣、四川、重慶、新疆、甘肅、陝西等,城市多達六十餘個。

貿易統計方麵。《中國舊海關史料》以貿易年刊為主,主要內容涉及當時貿易、匯兌、關稅、金融等方麵,且按年、關口、國彆分彆列齣瞭進齣口貿易和轉口貿易的數據,準確地記載瞭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汪僞政權及僞滿洲政權各統治時期,各關各種進齣口貨物的數量、貨值、稅收額及減免稅等,論述瞭各個時期關稅協議的情況,記錄瞭每年各國貨船進齣各關的數量和噸位,進齣各關的華洋人數、移民等情況,還列齣瞭各個時期的幣值變化及厘金、船料的徵收。另有稅款徵收後,償還中國藉款和因不平等條約簽訂後還款賠款數額,關餘情況等事宜。

例如齣入口貨物貨值方麵。縱觀九十年中國的進齣口紀錄,中國隻有入超而從無齣超,錶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政治壓迫和經濟掠奪是造成中國長期落後的重要原因。從進齣口貨物的內容看,齣口主要是農副産品和工業原料,進口主要是工業産品及生活用品,如一八九五年至一八九七年,三年共進口火柴一百七十七萬O一百一十一各羅斯(每各羅斯為一百四十四盒),貨值二十九萬七韆二百八十四兩;進口鐵條,六十三萬五韆一百七十七擔,貨值一百四十三萬五韆八百O六兩。特彆是一八五九年後列強對清政府威逼利誘,迫使其承認鴉片貿易閤法化,各國便肆無忌憚地嚮中國傾銷鴉片,《中國舊海關史料》貿易統計資料提供瞭各列強嚮中國瘋狂傾銷鴉片的見證。仍以此三年為例,共銷售瞭十四萬九韆六百零九擔,貨值八韆一百七十一萬七韆四百四十八兩。這還隻是正常的進口,走私未列其中。由此可以看齣,鴉片的進口貨值遠遠高於其它工業及生活用品的進口貨值。

再如洋行方麵。洋行是當時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傾銷其剩餘工業産品的主要執行機構。《中國舊海關史料》對在華洋行數及從業人員有詳細統計,例如:一八九五年有十七個國傢和地區在中國設立瞭六百0三傢洋行,從業人數一萬0八百五十五人,一八九七年十六個國傢和地區在中國設立瞭六百三十六傢洋行,從業人數一萬一韆六百六十七人。盡管外國洋行在中國數量時有增減,但從業人數卻逐年增加,說明其規模在不斷擴大,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在不斷加深。

舊中國近一百年來的對外關係,主要是西方列強對我國進行侵略、掠奪的關係。《中國舊海關史料》以豐富的對外貿易資料從另一個側麵反映齣英、美、法、德、日等帝國主義列強百年以來在中國的角逐及勢力的消長。

貿易報告方麵。從中國近代關製沿革可以看齣,列強控製下的中國近代海關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徵稅機構,而是列強侵略中國的工具,它的觸角伸到瞭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麵,是列強窺探中國、研究中國的窗口。在《中國舊海關史料》中,這方麵的情況主要反映在調查報告上,既以“論略”為中心,並輔以總結性的“十年報告”(該報告止於1932年海關總稅務司署成立統計科後)。當時海關總稅司規定,各關口每年需將發生在本地區的重大事件上報總稅司,並對本關的貿易狀況做一個總結性的概述,對影響貿易狀況的因素一一分析陳述,故本書中有大量的調查資料,涉及到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司法、文化教育、宗教、交通、地方行政、社會狀況等,內容非常豐富,記載瞭大量正史和地方誌中所沒有的原始調查數據,特彆是數據性的數據。

例如自然災害方麵。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傢,而自然災害在當時經濟、技術落後的情況下,對社會的影響是相當巨大的。故此,當時的海關調查報告對其格外關注,記載十分詳實,包括各種自然災害的災情程度、受災範圍、傷亡人數、財産損失的數據以及災後所帶來得一係列社會動蕩等,對研究中國近代的災變史、社會史等,有極大的參考價值。現僅羅列數條於後,以具管中窺豹之能。

一九0一年江西大水,九江關有如下記錄:“六月初五日,江水高至尺度錶四十五尺,乃曆來最高,比三十二年前之洪水尚高三寸。”此次大水有有四十多個縣被淹,災區田畝幾乎顆粒無收。

一九0一年湖北大水,沙市海關記錄:“災民六十萬。”同年安徽水災,無湖海關記錄:“受災地約有二十州縣,災民三百萬人。”

一九一四年吉林省延邊地區水災,龍井村關記錄為:“陰雨連綿七十五鍾點之久,甚至數禮拜水旱各路均不得經過。”

一九一五年廣東大水,三水口海關記錄道:“七月初旬,西水聚至,十一日圍中一帶平原,水深二十英尺。”並引用當時三水縣長王思章的統計:“僅三水縣內重修基圍需款八十七萬二百八十一元。”

一九三四年湖北省先旱後澇,據當年沙市海關調查:“五榖損失約三韆萬公擔,值九韆萬元。”

一九三五年發生在冀、豫、陝、晉、魯、綏遠、察哈爾、蘇北、皖北及湖北、四川、浙江的大水,海關報告損失:“國幣達四億五韆萬元,為數之巨至甚驚人。”

自然災害帶來瞭物價飛漲和社會動蕩,一九一五年廣西南寜關報告洪水過後:“米價每擔貴至十二元之多。”而未發洪水前米價每擔七元左右。一九一0年,因上年湖南發生大水而引發瞭搶米風潮,且蔓延至湖北、安徽數省。

除水、旱災害外,蟲災、地震、火災也屢有發生。

一八九二年、一九二九年鎮江關、寜波關分彆記述瞭蝗災情形。一九一八年汕頭關報本處大地震“斃命兩韆餘人。”一九一四年安東發生森林大火,據安東海關報告,日金損失約達一百五十萬元。一九一八年溫州海關報告:“十二月三十日大火,延燒至二百五十間之多。”

不但舊中國自然災害頻繁,瘟疫亦為流行,一八九二年濛自關報告雲南:“癢子癥(鼠疫)盛行,斃者一韆五百餘人。” 一八九七年廈門關報告:“四月初見結核,至八月二十日方見淨止。” 一九0三年龍州關報告:“霍亂三月初至五月杪,死飢疫約有韆數百人。” 一九一一年東北爆發鼠疫,哈爾濱關報告:“東三省約有不下七萬人死亡。”同年吉林關、奉天關對此疫情也有報告。一九一九年安東關報告:是年“患虎疫(霍亂)者共一韆二百二十一人,緻死者五百五十四人,日本居留地內患疫者共三百三十人,死者一百五十六人。”

又如人口統計方麵。中國舊海關對當時各關所在省份的人口進行瞭詳細的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常住人口、流動人口、外籍人口及外籍入境人數等,反映瞭當時部分省市的實際情況。一八九五年颱南關報稱本地有居民:“二十五萬人,淡水十萬人。” 一九0九年蘇州關報稱:“城內有四萬九韆四百九十四傢,城外則有一韆一百二十二人。”其中“男為十二萬三韆四百四十五人,女為五萬零六百七十七人,戶口為二萬九韆九百二十七戶。”並指齣男多女少的原因。一九一六年長沙關報稱:“本城內外戶口椐十月份調查,共計五十三萬八韆八百多口。” 一九一0年龍井關報稱:“華人三百五十人,朝鮮人二韆一百人,日本人三百二十人。” 一九一三年龍井關報稱:“上年入境韓民一萬二百五十名,本年二萬二韆一百五十名。”並列有韓民所占耕地畝數。同年龍井關報稱該處有居民三韆八百六十人。而一九二七年哈爾濱關報稱:“僅此一年激增移民五十萬人。”估計一九二八年全國各地將有“四百萬人移入東三省”,盡管數字可能有些誇大,但也確實反映瞭當時整個北方地區的人口流動傾嚮。

舊時海關對各地的教育和醫療衛生的發展情況也有詳實的記錄。廣西梧州關在一八九七年記述瞭該地“設西學館,專教英文、算學”,並記載所請教員、所收學生的數字。湖北沙市關記述瞭一九0三年該地設立“濛學堂,共收學生四百人”,並列舉瞭所開設的課程。同年海南瓊州關記述瞭該地所設學堂“添設英文一門,各學生欲專學英文,或專學法文,亦或英法兼而學之均聽其便。” 一九0六年蘇州關記述道:“該地共有官立二十五校,公立二十一校,私立亦有二十八校之多,女學堂尚有四校尚未記入。”還介紹瞭該地區的學製,及入京師大學堂師範堂的標準。南寜關記述適時該地:“設立學堂小者四處,中學者一處,師範學堂一處,法國教會設立法文學堂一處。”兩年後該關再報該地“創立模範學堂收學生四百五十人,女書館已開學。”同年重慶關對川省的小學、中學、專科學校數量、經費來源、課程設置、入學人數、外籍教師的聘請及存的問題均有詳細說明。一九一零年吉林關記載:“該口有大小學堂二十五處,其中法政學堂等七所,共有學生三韆人,師範學堂學英語,陸軍、警務學堂則學日、俄兩語。”同年雲南騰越關記載:“學校所學者有曆史、地理、國文、算數,慣用西國數目字,並兼化學、體操各門”,校捨則“大半以寺廟改作”。嶽州、溫州、安東、長沙、漢口等各關在這一時期內均對與辦學校情況作瞭詳盡報告。由這些記述足見清末民初,廢除科舉,提倡西學後,中國對教育的改革。

醫療衛生方麵。一九一零年湖南嶽州關報告瞭外籍醫生阿特姆斯發現血吸蟲病及一九一一年漢口關記載用砒霜治療此病之經過。一九一一年在東北發生鼠疫後杭州及北各關均詳細說明瞭各地防止此疫癥流入本地的檢防措施,手段多種多樣,可謂花樣百齣,同年的貿易總論中還詳細地介紹瞭四月在瀋陽召開萬國檢疫大會的盛況。一九一四年梧州關報告美國浸信教會,在該地設立最新西式醫院的情況。一九一五年長沙關報告瞭雅禮醫院建造情況,一九一八年江門關報告瞭加拿大教會醫院在該地行醫及設立護校,培養現代護士的情況。一九一六年蘇州關則報告瞭外籍醫生柏樂文發現角蟲病之經過等。各地海關對此類調查的記載較多,恕不一一列舉。

上世紀一十年代,中國發生瞭兩件震驚中外的大事,即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和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前者終結瞭中國沿襲二韆多年來的封建帝製,後者則使中國的民主革命進入瞭一個新的曆史時期。漢口、南京、鎮江、廣州、天津、煙颱等近五十餘個海關均對本地市民如何響應、參與這兩件大事,作瞭詳盡說明,此處不再贅述。此外,一八九四年重慶口記述瞭甘肅迴民起義和四川教案,一八九七年天津口記述瞭钜野教案,一九三零年北方各口分彆記述瞭義和團運動,一九零六年九江口記述瞭南昌教案,一九零九年九龍口記述瞭對西沙群島考察的情況,一九一零年拱北口又記述瞭葡萄牙改製對中國的影響,同年廣州記述瞭新軍與巡警衝突及傷亡人數,上海口記述瞭震驚中外的金融詐騙案——橡皮風潮,一九一三年九龍口記述瞭陳炯明齣逃經過,南京口記述瞭驅逐程德全和黃與率部與張勛軍隊在該地激戰的經過,一九一四年貿易總論和蕪湖口記述瞭中原白郎起義及失敗,溫州口記述瞭菜場案,九龍口記述瞭鍾秀南案件審理,騰越口記述瞭張文光遇害的經過,一九一六年南寜口記述瞭廣西獨立,重慶口記述瞭四川獨立,奉天口記述瞭軍閥張作霖兩次被炸,一九一七年沙市口記述瞭荊州獨立,濛自口記述瞭雲南脫離中央後進軍四川,一九一八年嶽州口記述瞭南北軍在該地的混戰,上海口記述人力車夫抗議取締人力車夫事件及虹口中日鬥毆事件始末,一九一九年龍井村口記述瞭朝鮮獨立、在華朝鮮族群眾聲援及與當地日本人衝突情況,一九三零年愛輝口記述瞭中俄因中東鐵路發生衝突、俄國人入侵我國事件,一九四六年新疆口記述瞭伊犁叛亂經過。此類史料記錄頗多,幾乎各關各年都有。但有些記述和調查則是報告人站在帝國主義的立場上,對一些事件進行瞭大肆歪麯和汙衊性報導,閱讀時頗值得注意。

貿易報告對地方的事件和變化也十分注意,如一八九二年重慶口記載的開設利川保險公司,一九零五年南京口記載的設立警局,九江口記載饒州、樂平兩處民眾因占柴山、爭水道而引發的大規模械鬥,一九零九年杭州口記述瞭限製濫捕鳥類,一九一零年牛莊口記載瞭廢除纏足和禁煙,重慶口記載開辦燭川電燈公司,一九一二年南寜關記載該地禁煙,一九一三年哈爾濱口記載東北濫捕濫獵及獸皮價格,一九一四年福州口記載禁止賭博情況,一九一七年煙颱口記述招工局招募國人赴法服役情況,江門口記述警察改製,哈爾濱口記述實行夏時製,一九一八年宜昌口記述緝私情況,九江口記述該地開辦電燈公司、勘察廬山情況,一九二九年奉天口記述該市市政建設、發展公共交通等情況,一九三三年煙颱口記述該地設立特區及市政建設、與建碼頭情況等等,不一而足。

舊中國海關在赫德等人的把持下,不但長期控製瞭中國的國門,而且處心積慮地奪取瞭中國郵政權。一八六六年底,北京、上海、鎮江關分彆設立瞭郵政辦事處,三十年後,清政府批準瞭由海關兼辦郵政,“新式”郵局於一八九六年正式開辦,從此中國郵政權完全落入帝國主義手中。清政府於一九零六年設立郵政部,但赫德等人為瞭維護英帝國主意的在華特權,延至一九一一年纔正式辦理移交,由法國人充當郵政總辦,而郵政行政管理和人事製度仍沿用海關舊習,郵局依然是帝國主義侵華工具之一,直至一九二七年,郵政權纔從帝國主義者手中收迴。自一八六七年至一九一一年,郵政一直屬於海關管理,舊海關檔案中保存瞭一部分有關郵政的資料。在《中國舊海關史料》中,收錄瞭曆年的清郵政事務通報,包括中國近代郵政製度的緣起;郵界的劃分、郵局的建製、數量、郵件統計的數字;匯兌銀鈔的數額及各郵區所發生的各類事件。在附錄中,列有英、德、法、日、美、俄各國在中國口岸開設的郵政分局錶;郵政郵政新域圖、綫路圖;郵界及副郵界清單、郵局各目處所單、信箱櫃筒徑寄數目等;因陸路郵傳依賴於鐵路,故附錄中還列有各鐵路路段已成公裏數及在建、修公裏數,史料十分珍貴。

綜觀《中國舊海關史料》,時間跨度九十年,包括瞭中國近代史上的三個時期(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五個政權(滿清政權、北洋政權、民國政權、僞滿政權、汪僞政權),一百七十巨帙,以大量詳實的史料、豐富的資料,反映瞭中國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社會各方麵的事件與活動,其記述全麵、細微,在諸多方麵彌補瞭當時報刊、著述和地方誌的不足,對研究中國近代史及個地方史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是一部難得的珍貴史料。

(三)

新中國成立後國傢為瞭集中統一保管舊政權檔案數據,一九八零年由國務院辦公廳嚮全國發齣通知,將舊政權中央級的檔案資料統歸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保存。為此,該館成立專門機構,分彆從陝西華縣海關總署檔案數據後庫、天津海關、上海海關三個地方將舊海關檔案數據集中到第二曆史檔案館保藏,並進行整理,在整理中發現尚有缺漏。在此次編輯《中國舊海關史料》過程中,編委會的諸同仁又尋訪瞭吉林、遼寜、北京、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湖南、江西、廣東、廣西等省市的部分圖書館、檔案館,進行瞭補配,但仍有部分年代(尤其是僞滿時期)的海關史料尚未收齊,實屬遺憾。在編輯此部史料中,限於我們的水平有限,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望廣大讀者見諒。

全書共170冊,精裝16開,定價:10萬元。

本公司有售(因此書是與齣版社閤作齣版,故由我公司獨傢發行)

聯係人:陳立青

聯係電話:13146812822、010-84651957

郵箱:hhxy88@163.com

QQ:21175854

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在線電子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在線電子書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在線電子書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在線電子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目錄大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