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一介书人。
几十年编书,做书,为他人做嫁衣裳。
曾在京城出版界声名赫赫,却突然间告别皇城,回归江南故里。
寂寞编杂志的同时,在《收获》开辟专栏——“重返1976”,影响颇大。
三年后,遂成此书。
曰:这不是编故事,而是写历史。我义不容辞。
三十年前,一份伪造的“总理遗言”震惊了中国;三十年后,涉案人员现身讲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又将如何看待这件令他们付出了青春、爱情、家庭等惨痛代价的“总理遗言”案?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对三十年前轰动全国的“总理遗言”案进行了追忆和记述,作者根据亲身经历以及对史料的抢救和挖掘,分析破译了那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谜团,客观、公正、全面地呈现了事件真相,尽述了那个时代这一案件下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人性的复杂。
导读:
当我哥哥从关了十八个月的京城监狱放出来后,有一些媒体想采访他。我哥一概拒绝采访,他对媒体说的那句话我至今都没有忘记:二十年内我们谁都不要说这个事情。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白云苍狗,世事沧桑,当亲历那个轰动全国的惊天大案的当事人开始一个个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意识到:有些事情可以灰飞烟灭,而有些事情却无法留存空白。已经发生过的历史应该让它留下痕迹,二十年内不能说的事情,三十年后应该可以说了。
《重返1976》是一个当事人来写发生在1976年极为轰动的“总理遗言”案。可能跟当事人的年龄有关,特别像上世纪八十年代盛行的报告文学的写法,感情充沛,笔调文学。感情充沛按说不是负面因素,但从当事人写当事人的角度看,我认为是败笔,写历史现场,要想有说服力,要想有更真...
评分读这类书读得多了,竟慢慢开始麻木了。从一开始觉得不可思议地可怕,到现在,已渐渐失去了感觉。而作为祖辈父辈从这个时代亲身经过的我,当然清楚没有开口的人还有许许多多。 作为历史的见证,我希望这样的书越来越多,开口的人越来越多。而作为对美好未来的渴望,我希望将来...
评分 评分文中的部分情节看了好几遍,总是有些苍凉悲愤之感. 人生有几个十年,而这20年到30年是个怎样的概念,尤其是那样的社会背景,人的生存和思想的休克,取决于主帅的决定权,而这种权益主宰着一个阵地的命脉......
评分文中的部分情节看了好几遍,总是有些苍凉悲愤之感. 人生有几个十年,而这20年到30年是个怎样的概念,尤其是那样的社会背景,人的生存和思想的休克,取决于主帅的决定权,而这种权益主宰着一个阵地的命脉......
低调和低调是不一样的。和袁敏同事几年,她是那样低调。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她有足够的资格低调。
评分袁敏 阿姨!!!!!!!!!!!!!!!!!!!!
评分重返,是为了不再重现。
评分原来周总理的遗言是假的,“死后不留骨灰”更是假的。另外韩寒你个骗纸,明明你推荐但你到现在都没有发书评,害我看完一本纪实文学。
评分关于总理遗言案的真相,虽然书中并未挖掘完整,依然留下了疑问,但我想作者已经竭尽全力去拯救一段历史。除此之外,或许还有两个她想探讨的问题:谎言如何诞生和评价,以及谎言背后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