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原名范希天,1909年10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赵家坝。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33年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到大西北采访,发表了一系列轰动全国的报道(这些报道后收入《中国的西北角》一书),成为国统区第一个真实报道红军及其长征的记者。1937年11月8日发起创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即中国记协的前身,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11月8日为中国记者节)。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华社华中分社社长、《新华日报》社(华中版)社长、新华通讯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政务院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2005年3月,“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这是我国新闻界最高层次的新闻奖。范长江在我国政界、军界,特别是新闻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新中国的新闻巨子。
今年10月16日是范长江同志100周年诞辰。回顾他的革命生涯,缅怀他的光辉业绩,细读他那一篇篇言简意赅的锦绣铭文,我们仿佛又听到了抗日前线那悲愤激昂、为民立言的呐喊,又看到了西安事变那奋笔疾书的背影、红色延安那饱含热泪的夜晚,我们仿佛与敬仰山岳的巨人同行,与满腹才华、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大师对话,心中充满了深切的怀念和由衷的敬意。
内江是范长江的出生地,是他童年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也是他胸怀大志走向革命的起点。1909年10月16日,范长江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赵家坝诞生,并在此度过难忘的19个春秋。
本来应该在大二“重走中国西北角”前就应该读完的书,因为一些事情耽搁,直到现在才读完。范长江在新闻界早已名扬四海,业已翻译成外文出版海外。 深度了解范长江是在樊亚平老师的读书会上,但是真正打动我的还是在读完《中国的西北角》之后。 抛开他在沿途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
评分 评分一九三五年盛夏,中国近代著名记者范长江从他的四川老家出发,经甘肃、过青海,西达敦煌,北至包头,行走四千余里,历时十个月,进行了一段艰苦卓绝的旅行,留下了使他一举成名的作品《中国的西北角》。书中凡所经之处上至当时政要、下至民生风土人情都有非常精彩的记述,同时...
评分一九三五年盛夏,中国近代著名记者范长江从他的四川老家出发,经甘肃、过青海,西达敦煌,北至包头,行走四千余里,历时十个月,进行了一段艰苦卓绝的旅行,留下了使他一举成名的作品《中国的西北角》。书中凡所经之处上至当时政要、下至民生风土人情都有非常精彩的记述,同时...
民国时期的西北考察笔记。足迹覆盖川甘青宁绥五省,除了对沿途所见的观察记录,更对军阀控制的青宁两省政治经济做了深入评价,另外还涉及了汉回蒙藏四个主要民族关系。第一次从记者视角看关于那个时代的文字记录,了解了30年代西北各省现状。地图配图非常详细丰富,这点做得非常好。
评分新闻通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详实的战时破败中国社会调查,针砭时弊,视野也极为开阔。有些段落仿佛在读杜甫的《兵车行》。也很喜欢范长江“人间处处有青山,何须马革裹尸还”的人生态度,说起来豆瓣上我最佩服的就是旅行家赵行德。
评分@2019-04-01 09:25:39
评分在中国西北角读完了《中国的西北角》。范所记叙的川藏陕甘青等地区之前都去过。八十年过去,变化天翻地覆:曾经的贫穷落后已非常稀见,曾经的割据混乱早已消弭无形,只有气候地理、历史遗迹仍默默印证着这块土地相隔八十年的共通之处。不知二十年后再看,这里又会是什么光景?
评分补签 高考假期阅读之四 现代中国新闻第一人笔下的纪实文学,读完后学到了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